竹林血泪一何多,自顾瓶罍耻柰何。
丹□若还经妒庙,不妨高唱挽郎歌。
挽吴司李堵夫人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介绍:《挽吴司李堵夫人 其二》
《挽吴司李堵夫人二首》是明代著名诗人沈守正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吴司李堵夫人的悲惨命运。通过对吴夫人遭遇的描写和对其哀怨之情的表达,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不幸。
诗的前两句“竹林血泪一何多,自顾瓶罍耻柰何”表达了吴夫人在遭受家变后的痛苦与无奈。竹影斑驳的庭院中流淌的是她的血泪,她只能自顾不暇,羞愧于自己的无助。这里的“竹林”可能象征了某种清高或独立,而“血泪”则直观地传达了她内心的痛苦与挣扎。紧接着的“丹若还经妒庙,不妨高唱挽郎歌”,则是吴夫人面对困境时仍能保持尊严,甚至用歌声来悼念自己的丈夫,表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爱情的执着。
诗中的“妒庙”一词,指的是因嫉妒而设立的祭奠场所,这暗示了吴夫人所遭受的不仅是外在的暴力,还有内在的心理折磨。然而,尽管环境如此恶劣,吴夫人依然选择以歌声来表达自己对丈夫的爱和不舍。这种抗争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女性在逆境中依然保有的坚强与自尊。
《挽吴司李堵夫人二首》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同情心和对不幸之人的关怀,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文化特点,如对女性的轻视和压迫。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人的内心仍有勇气去面对生活的挑战并为之奋斗。
《挽吴司李堵夫人 其二》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它让我们反思历史,思考人性,同时也启示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如何保持希望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