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十一至武陵庄作 其二

海国逢春早,嬉游足畅怀。
质柔怜弱柳,香动惜残梅。
云净千峰出,波澄一鉴开。
同行无俗客,诗草付公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十一至武陵庄作 其二》是明代诗人沈汝璋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沈汝璋,字子美,号海国先生,是明代著名的诗词作家,其作品多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 诗歌创作时间:此诗具体创作于明代,但由于没有确切的年份信息,只能依据内容推测大致的时代背景。
  1. 诗歌原文
  • 原文:“仙巘层层秀,兰舟故故来。登临逢鸟语,倚徙看峰回。衣湿飞花雨,鞋粘匝径苔。”
  1. 诗歌赏析
  • 自然描绘:诗中“仙巘层层秀”描绘了武陵山的雄伟与秀美,给人以高山流水的壮阔感。“兰舟故故来”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约出游的喜悦心情。
  • 情感表达:诗中的“衣湿飞花雨,鞋粘匝径苔”不仅写出了旅途的艰辛,也透露出诗人不畏艰难险阻,坚持前行的精神。
  1. 诗歌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全诗简洁明快,每个句子都充满了画面感,如“衣湿飞花雨,鞋粘匝径苔”,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
  • 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一幅山水画卷,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仙境之中。
  1. 诗歌影响
  • 文学价值: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
  • 文化传承: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明代的社会风貌,也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次十一至武陵庄作 其二》是一首充满自然美、人情味和哲理思考的佳作。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沈汝璋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