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庄孔旸游大潮寺

踏遍烟霞到上方,忽惊身在白云乡。
湖山东望连天远,风雨西来满寺凉。
病不胜衣怜瘦沈,诗能入妙爱蒙庄。
十年江海悲离别,此地谁曾共一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陪庄孔旸游大潮寺》是明代诗人沈晖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大潮寺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在自然中得到的精神慰藉和创作灵感。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沈晖(1436年—1510年),字时旸,号桐城,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他出生于常州府宜兴,天顺四年进士及第。弘治中历任多个地方职务,包括右副都御史、南京工部侍郎等。尽管他在任上表现出色,但因为过于精细而遭人非议,最终因弹劾被归家。

  2. 诗歌原文
    踏遍烟霞到上方,忽惊身在白云乡。
    湖山东望连天远,风雨西来满寺凉。
    病不胜衣怜瘦沈,诗能入妙爱蒙庄。
    十年江海悲离别,此地谁曾共一觞。

  3. 诗歌赏析:《陪庄孔旸游大潮寺》这首诗通过描绘大潮寺周围的环境及其景色,传达了一种超脱尘嚣的心境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的“踏遍烟霞到上方”表现了诗人对登高远望的向往;“忽惊身在白云乡”则揭示了诗人在大潮寺中体验到的如仙境般的感觉;而“湖山东望连天远,风雨西来满寺凉”则生动地刻画了寺庙周边的自然景观及其变化的天气状况。最后两句“病不胜衣怜瘦沈,诗能入妙爱蒙庄”,反映了诗人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写作,以及对庄子哲学的喜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艺术美,展示了明代诗歌的特色和魅力。

《陪庄孔旸游大潮寺》不仅是一首描写大潮寺风光的文学作品,更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展现了明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和自然美的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