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烟霞到上方,忽惊身在白云乡。
湖山东望连天远,风雨西来满寺凉。
病不胜衣怜瘦沈,诗能入妙爱蒙庄。
十年江海悲离别,此地谁曾共一觞。
【注释】
陪庄孔旸游大潮寺:陪同庄孔旸游览大潮寺。庄孔旸,名德藻,字文伯,一字仲明,号东原,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文学家。天启五年进士,授行人司行人主事,历官河南、山东、陕西等省。
烟霞:烟雾云霞,指山间景色。
忽惊身在白云乡:忽然惊奇地发现已置身于白云之中的乡村。
湖东:指浙江杭州西湖以东一带。
病不胜衣怜瘦沈:因病消瘦,形容病弱不堪。
蒙庄: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
谁曾共一觞:谁能与我共享这一杯美酒。
【赏析】
此诗写陪同友人出游,途中所遇美景,抒发与朋友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
首联:“踏遍烟霞到上方,忽惊身在白云乡。”意思是说,走遍了千山万水,来到一个高远的地方,忽然觉得已经置身于白云之乡。诗人用“踏遍烟霞”表现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通过描绘出一片广阔的自然景象,表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忽惊身在白云乡”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美景的惊喜之情。这里的“白云乡”并非真的指一个地方,而是借喻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颔联:“湖东望断天连远,风雨西来满寺凉。”意思是说,从湖东方向望去,天空与大地连接在一起,仿佛要一直延伸至天边;而此时西风吹来,带来阵阵凉意,使得整个寺院都沉浸在一种清冷的氛围中。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美丽的画面,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宁静而又美丽的世界中。这里的“湖东”并不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点,而是泛指湖泊的东面,而“远”则表示距离之远。而“望断天连远”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的无限向往和憧憬。而“风雨西来满寺凉”则形象地描绘出了西风吹来的凉爽感觉,让人感到舒适惬意。这里的“寺”则指的是大潮寺,是诗人和朋友一起游览的地方。
颈联:“病不胜衣怜瘦沈,诗能入妙爱蒙庄。”意思是说,因生病而衣服穿得太多难以忍受,因此身体显得瘦弱无力;然而我却喜欢写诗,因为诗歌能够进入美妙的境界,让人陶醉其中。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疾病和虚弱的无奈以及对于诗歌的热爱和痴迷。这里的“病不胜衣”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疾病而身体虚弱的状态,而“怜瘦沈”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身体感到怜惜的情感。而“诗能入妙爱蒙庄”则表明了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与认同,认为诗歌能够进入妙境,让人陶醉其中。这里的“庄”则指的是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之一。
尾联:“十年江海悲离别,此地谁曾共一觞。”意思是说,我已经离开这片江海十年了,在这期间我经历了许多的离别与痛苦;如今又回到了这里,但不知道还有谁能和我一起分享这一杯酒呢?这里的“江海”则代表着诗人曾经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而“十年”则表示时间的流逝。而“悲离别”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痛苦和无奈。而“此地”则是诗人此次回到故地的地方,而“谁曾共一觞”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思念之情,希望朋友们能够再次相聚一起畅饮。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这里的“共一觞”则是指共同品尝美酒的意思,寓意着大家能够再次相聚一起畅饮,忘却过去的烦恼和忧愁。
整首诗通过对大潮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经历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