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未上巳临顾四舍人曲水

我本兰亭旧主人,东吴曲水借青春。
临文亦自悲今昔,把酒何须问主宾。
风动花枝山袅袅,日蒸云气水粼粼。
石前箕踞披青发,一笑明朝迹已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未上巳临顾四舍人曲水》是沈明臣创作的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沈明臣:字嘉则,浙江鄞县人,诸生,与徐渭为胡宗宪幕僚。有诗名,即兴作铙歌十章,援笔立就,为宗宪激赏。后宗宪以严党下狱死,为之讼冤。
  • 创作时期:此诗创作于明代。
  1. 诗句赏析
  • “我本兰亭旧主人”:表达了诗人对兰亭的怀念和对往昔的感怀。兰亭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与谢安等四十一位贤士在绍兴兰渚山举办的聚会,后人称之为“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盛事。这里用“旧主人”来形容自己仿佛仍是当年兰亭的主人,流露出一种怀旧之情。
  • “东吴曲水借青春”:描绘了诗人借用东吴的曲水流觞来表达自己的青春情怀。曲水是一种古代宴饮的方式,人们围坐在流水旁,轮流向水中投壶饮酒,以此取乐。这里通过“借”字,表现出诗人对于年轻时代的回忆及渴望。
  • “临文亦自悲今昔”:反映了诗人面对文字时也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这里的“亦自”强调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当前境遇的无奈。
  • “把酒何须问主宾”: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一种豁达,即使身处宴会之中,也无需过多关注人际关系的主客之分,更注重的是享受当下的快乐。
  • “风动花枝山袅袅,日蒸云气水粼粼”: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象,风动花枝、山峦起伏、云气蒸腾、水面波光粼粼,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1. 主题思想
  • 怀旧与感慨:诗歌通过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感伤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感慨。
  • 人生观与价值观: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诗人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即不必过于拘泥于世俗的礼尚往来。
  1. 艺术手法
  • 象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象征诗人的内心世界,如“风动花枝山袅袅”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日蒸云气水粼粼”则象征着生机勃勃和充满活力。
  • 对比:“临文亦自悲今昔”与“把酒何须问主宾”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哀愁,后者则传达了一种超脱和洒脱的人生态度。
  • 意境创造:诗歌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美好的世界中,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然。
  1. 文化影响
  • 历史地位:《己未上巳临顾四舍人曲水》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被视为沈明臣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 后世评价:历代学者对这首诗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1. 社会意义
  • 反映时代风貌:通过这首诗,可以反映出明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文人墨客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传统节日习俗的参与和传承。
  • 启迪人生哲理:诗歌中的自然美景和人生态度,给读者带来了许多启示,鼓励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平衡,享受生活的美好。

《己未上巳临顾四舍人曲水》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幅描绘自然美景和人生态度的艺术画卷。它不仅展示了明代的文化特色,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