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登包氏碧岑楼

澹月微茫江水平,登楼一啸俯空明。
天当尽处山长接,潮欲来时风自生。
闽粤帆樯通海徼,鱼盐墟市隔江城。
夜深坐听渔歌起,不是当年画角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登包氏碧岑楼》是明代诗人沈明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生平:沈明臣,明代著名诗人,其作品以山水诗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作在后世广为传诵,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歌原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聊赠梦佳期。
  3. 诗歌解析:这首诗通过“海上生明月”开篇,描绘了一种辽阔的海上景象和明亮的月光,象征着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第二句“天涯共此时”表达了虽然远隔天涯,但是共同欣赏同一轮明月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于与友人间相隔但心念相连的深刻感受。接下来四句则细腻地描述了诗人在夜晚独自登临高楼所经历的情感变化和心理活动。
  4. 诗歌主题:整首诗贯穿着一种淡淡的忧郁感,通过夜晚的静谧景色引发对远方朋友的深深思念。诗中没有直接表达具体的事件或对话,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加含蓄且意味深长。
  5. 创作背景:沈明臣的《夜登包氏碧岑楼》创作于明代,当时中国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墨客多有游历四方、吟咏自然之作的传统。此诗的创作很可能伴随着沈明臣游览名胜古迹,或是应友人之邀而作。
  6.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而深刻的情感表达。全诗仅四句,却能将一个深夜独登高台、望月怀人的孤独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善于利用自然景物作为情感的载体,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自然之中,形成了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夜登包氏碧岑楼》不仅作为明代文人沈明臣的代表作品之一,更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流传至今的文学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