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观海

长堤东望浩无埃,万里沧溟一鉴开。
石柱近从潮外落,沙棠遥向日边来。
吞天隐见苍龙角,仙岛参差紫凤毸。
便欲乘风慕冲举,不知何处是蓬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海盐观海》是一首明代诗人沈尧中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大海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沈尧中,字执甫,号瀛壶,嘉兴人。他生于万历庚辰年,是一位进士出身。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在《明史》中有记载。
  2. 诗歌原文:《海盐观海》:长堤东望浩无际,万里沧溟一鉴开。石柱近从潮外落,沙棠遥向日边来。吞天隐见苍龙角,仙岛参差紫凤毸。便欲乘风慕冲举,不知何处是蓬莱。
  3. 诗句解析:第一句“长堤东望浩无际,万里沧溟一鉴开”,描绘了海盐东面的长堤远望,无边无际的大海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辽阔壮观。第二句“石柱近从潮外落,沙棠遥向日边来”,通过对比潮水与岩石、沙滩与沙棠的位置关系,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变幻无常。第三句“吞天隐见苍龙角,仙岛参差紫凤毸”,利用天空和海洋的自然景色,创造出一个神秘而美丽的画面。第四句“便欲乘风慕冲举,不知何处是蓬莱”,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长生不老的向往。
  4. 写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和文人失意的时期,许多文人都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5. 作品意义:《海盐观海》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情感。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6. 文学地位:《海盐观海》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它以其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被后人传颂不衰,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盐观海》作为一首明代的经典诗歌,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艺术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背景。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