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露惊时变,庭除隐月光。
茫茫烟树阔,霭霭岫云凉。
虎啸山疑裂,鸡鸣夜转长。
有怀愁不寐,明发举秋尝。
梅湖山房夜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梅湖山房夜宿》是明代诗人沈一中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和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诗中的“霜露惊时变,庭除隐月光”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月亮在霜露的映照下显得更为清冷,而庭院的扫除则使月光更加明亮。这两句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期待。
“茫茫烟树阔,霭霭岫云凉”进一步丰富了夜晚的画面。树木和云雾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宽广和凉爽,这些细节的描写增强了诗的氛围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而神秘的夜晚之中。
“虎啸山疑裂,鸡鸣夜转长”表现了自然界的宏伟与壮丽。虎啸声如裂石般震撼,而鸡鸣声在深夜中回荡,给人以强烈的视听冲击。这两句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也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力的敬畏和赞美。
“有怀愁不寐,明发举秋尝”反映了诗人的情感波动。虽然夜宿于美丽的梅湖山房,但诗人心中仍有所忧愁,无法入睡。这种情绪的表达使得诗歌更具深度,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与复杂。
对于不熟悉此诗的读者,可以简要了解一些关于这首诗的背景知识。《梅湖山房夜宿》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在明朝的一个秋天,夜宿于胡氏梅竹轩,并与吴与弼等好友相聚饮酒。这样的环境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梅湖山房夜宿》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作品,也是作者情感、思想和自然景观交织在一起的艺术结晶。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人们不仅能领略到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还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