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杂咏 其一

关塞多硗确,行行路不平。
霜浓忧去马,日暝望高城。
悲壮羌儿笛,凄凉秦女筝。
回头语同伴,明日是何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塞北杂咏·其一》是明代诗人沈揖的作品,描绘了塞北的壮丽景象以及行者面对艰难险阻时的悲壮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沈揖,字子修,号石田,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一生虽然坎坷,但其文学作品深受后人推崇。他的作品多涉及边塞风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文人的内心世界。

  2. 诗歌原文
    叠嶂层崖一线开,草深径路绝尘埃。
    龙沙雨后滦河水,日夜朝宗入塞来。

  3. 诗句解析

  • “叠嶂层崖一线开”: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塞北地区群山连绵、层崖叠嶂的景象,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
  • “草深径路绝尘埃”:在如此荒凉的环境中,道路两旁的草木茂密得几乎看不到路径,使得行旅之人不得不面对无边的寂寥与艰辛。
  • “龙沙雨后滦河水”:龙沙即龙湾沙丘,这里可能是塞北地区的一种地理现象或自然美景。雨后滦河水波荡漾,显得格外清澈,它日夜不息地向远方流去,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希望。
  • “日夜朝宗入塞来”:这句诗表达了河流对家园的眷恋和归家的渴望,也暗示着无论多么艰难曲折,总有一日会回到故乡。
  1. 艺术特点
  • 情景交融: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将人物的情感融入到景色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诗人通过对塞北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语言简练: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有力,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堆砌,却能精准而生动地描绘出塞北的自然风貌和行者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底。

通过对《塞北杂咏·其一》的分析,可以看到其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成就,更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精湛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文化价值,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