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鸡鸣寺真上人

怅忆远师室,留人一榻深。
云霞淹佛日,花鸟散禅林。
阁俯春城丽,轩留晚岫阴。
烦君招白社,于此谢冠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鸡鸣寺真上人》是明代诗人王廷陈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体现了作者对远师室和禅林生活的深切怀念。以下是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王廷陈:明湖广黄冈人,字稚钦,号王廷瞻兄。因疏谏武宗南巡而罚跪受杖,后出为裕州知州。他嗜酒纵倡为乐,被时人称为“王疯子”。
  1. 诗歌原文
  • 怅忆远师室:表达了诗人对于远行法师住所的怀念之情。
  • 留人一榻深:描绘了与法师留下的亲密关系,以及深厚的情谊。
  • 云霞淹佛日:形容佛教教义在云雾缭绕中显得更加深邃。
  • 花鸟散禅林:描述了自然景观与禅宗修行环境的和谐融合。
  • 阁俯春城丽:通过描写楼阁的视角,展现了城市的美景。
  • 轩留晚岫阴:表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 烦君招白社:表达了希望好友能带来欢乐的愿望。
  • 于此谢冠簪:暗示了辞官归隐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官场的厌倦。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诗歌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 语言优美:诗中的用词精准且富有韵味,如“云霞淹佛日”、“花鸟散禅林”,都展现了诗人精湛的语言技巧。
  • 情感真挚:诗人对远行法师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情感的力量。
  1. 文化背景
  • 明代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期之一,文人墨客们的创作活跃,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学流派。同时,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也对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 社会影响
  • 《寄鸡鸣寺真上人》作为王廷陈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后人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文献。
  1. 历史传承
  • 该诗不仅在明代流传甚广,后世文人对其亦有诸多研究和评价。许多学者通过研究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明朝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

《寄鸡鸣寺真上人》不仅是王廷陈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品,也是研究明代文学和宗教文化的珍贵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与艺术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