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嘲江子

江生突兀扬文风,千奇万怪难与穷。
博物岂惟精尔雅,识字何止过扬雄。
古心已出丘索上,邃旨或与神明通。
求深索隐苦不置,一言忌使流俗同。
令弟大篆逼钟鼎,绝艺耻作斯邕等。
生也为文遣弟书,一出皆称二难并。
纵有楚史不可读,满堂观者徒张目。
少年往往致讥评,生也不言但扪腹。
君不见好丑从来安可期,豪杰有时翻自疑。
伯牙竟为知音惜,卞氏能无抱璞悲。
请君宝此无易辙,圣人复起当相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嘲江子》是明代王廷陈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王廷陈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江生个性的描写,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王廷陈通过“江生突兀扬文风”这一开篇,便将江生的文学才华和独特性格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接着,“千奇万怪难与穷”不仅描绘了江生作品的独特风格,也体现了王廷陈对江生才能的极高评价。诗中多次使用“博物”、“识字”、“邃旨”等词汇,表明了王廷陈对江生的学识和思想深度的赞赏。这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文学的追求,体现了王廷陈作为文人的崇高理想。

王廷陈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深刻理解。如“求深索隐苦不置”,这表达了他在创作过程中对文字的深入挖掘和对意境的追求。同时,“一言忌使流俗同”则反映了他追求文学作品的独特性,不愿随波逐流,希望作品能够独树一帜。这种坚持自我、追求艺术独立的精神,是王廷陈作为文学家的重要品质。

王廷陈通过“令弟大篆逼钟鼎,绝艺耻作斯邕等”,不仅展示了自己对文学才能的兄弟之间的互相竞争和促进,也表达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投入。这种情感的真挚和对文学事业的执着,使得王廷陈的作品具有了更深的情感价值和历史意义。

王廷陈的《寄嘲江子》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之美和人杰之才的诗作,更是一种对文学艺术追求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人们可以感受到王廷陈作为一名文人的高尚情操和卓越才华,以及他对文学艺术的不懈追求和深深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