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愁 其三 (丙寅年)

午梦迷离带宿酲,寸肠愁事独惺惺。
排愁剩有听歌处,到得听歌又泪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遣愁 其三》是唐代诗人王彦泓的一首七言绝句,创作于明嘉靖丙寅年。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王彦泓,字子羽,号西樵,明代著名文学家,他以诗词见长,作品多表现出一种闲适超脱的人生态度。王彦泓的生平事迹不详,但据记载他在明世宗嘉靖年间曾担任过官职。由于资料的匮乏,关于他的生平和具体活动情况难以详知。
  1. 诗歌原文
    午梦迷离带宿酲,寸肠愁事独惺惺。
    排愁剩有听歌处,到得听歌又泪零。

  2. 诗歌赏析

  • 午梦醒后心绪乱:首句“午梦迷离带宿酲”,描绘了诗人在午梦中醒来时的迷茫与疲惫。”午梦”指日中之梦,通常代表一种短暂的休息或放松状态。”迷离”则形容这种状态既模糊又不清晰,可能包含了对现实与梦境之间界限的模糊感。”带宿酲”则是指酒后醒来仍感到困倦。这里反映出诗人在饮酒后仍难以摆脱烦恼的心情。
  • 孤独中的自我反省:”寸肠愁事独惺惺”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面对内心的忧愁与困惑,感到异常清醒和沉重。这里的“寸肠”可能指的是内心极度的焦虑与痛苦,而“独惺惺”则是说诗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某种警觉或清醒。
  • 寻找慰藉的方式:”排愁剩有听歌处”暗示诗人在寻求精神上的慰藉时找到了一个途径——听歌。虽然听歌能够暂时分散注意力,但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排愁”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试图通过某些方法缓解心中的忧愁。”到得听歌又泪零”则反映了尽管听了歌,诗人的心情并没有因此而好转,反而因为歌曲中的情感触动,再次流泪。

这首《遣愁 其三》不仅是诗人情感的真实流露,也体现了文人在面对人生烦恼时所采取的一种独特应对方式——通过音乐来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情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研究明代诗歌艺术的重要作品之一。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不仅能体会到其艺术魅力,也能从中窥见古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