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梦迷离带宿酲,寸肠愁事独惺惺。
排愁剩有听歌处,到得听歌又泪零。
【注释】
遣愁 其三 (丙寅年)午梦迷离带宿酲,寸肠愁事独惺惺。
排愁剩有听歌处,到得听歌又泪零。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丙寅年春作,借酒浇愁,以排遣胸中的郁结之愁。首联直写春睡初醒时,诗人的心境和处境;颔联写出了诗人排解愁绪的具体方式;颈联进一步写出了诗人在排解愁绪之后,仍然无法摆脱心中愁闷的境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以及他对于人生苦乐的感慨。
午梦迷离带宿酲,寸肠愁事独惺惺。
排愁剩有听歌处,到得听歌又泪零。
【注释】
遣愁 其三 (丙寅年)午梦迷离带宿酲,寸肠愁事独惺惺。
排愁剩有听歌处,到得听歌又泪零。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丙寅年春作,借酒浇愁,以排遣胸中的郁结之愁。首联直写春睡初醒时,诗人的心境和处境;颔联写出了诗人排解愁绪的具体方式;颈联进一步写出了诗人在排解愁绪之后,仍然无法摆脱心中愁闷的境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以及他对于人生苦乐的感慨。
【解析】 此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既考查考生对古诗的记忆、理解、默写能力,又考查语言的表达及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雪后郡楼晓望(丁卯年)”,明确要求写出诗的出处、作者、注释,然后结合诗句的意思,分析出诗歌所蕴含的情感,最后写出自己的赏析。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 译文: 栖息的鸟儿迷失了方向,飞回时却飞向相反的方向;山间云雾缭绕水天一色
诗句原文: 不解为欢未是才,情交总自慧心开。 凭君曾写蛾眉手,稳夺南宫第一来。 译文: 无需强迫的欢乐不称其才,真挚的情感总是自然开启心灵之窗。 凭借你的才华,你曾在诗中描绘出那如画的美女,定能稳坐榜首,赢得荣耀。 注释: - “不解为欢未是才”:意思是说,真正的快乐和成就来自于内心的充实和才能的发挥,而不是外在的强求或压力。 - “情交总自慧心开”:表达了真挚情感交流能够激发智慧
【注释】: 即席代妓赠友赴试春官 其二 (丁卯年) 祝愿郎腰玉带围,临歧误问几时归。 男儿意气宜豪举,也似侬愁泪满衣。 译文: 祝愿你的腰带围着玉石的带子,在岔路口误问了归期。 男人应该意气风发地豪情万丈,你也应该像我一样充满忧愁泪水。 赏析: “祝愿郎腰玉带围”,是说希望友人像古代的贵公子一般,腰间挂着精美的玉带。“玉带”象征着高贵的地位和财富。这里的玉带不仅指的是物质上的财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此诗的首句,“昔年同社为秋词”,是说当年我和友人在秋天里吟咏过诗作;次句“今成往事”,则表明这些诗作已成了过去的事了,现在只能徒增感慨而已。第三句“离居多感”,点明了自己与友人分别的原因——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第四句“岁晏不聊”,则表达了对国事和时运的忧虑和不安。第五句“触绪生吟”,指触景生情而吟诗;第六句“冰霜满月”,则是借自然景象来抒发内心的苦闷之情
【注释】1. 征衫:指出征的衣服,即战袍。2. 愁点雪霏霏:指愁绪如同雪花纷纷扬扬飘洒下来一样。3.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4. 谢娘:即谢女,泛指女子。 【赏析】《京口雪》是唐代诗人高适在丁卯年(公元767年)所作,是一首边塞诗。全诗以“京口”(镇江)为背景,借咏雪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征衫愁点雪霏霏”,首句开门见山地写自己身着征衣而愁如积雪般纷纷扬扬。这是由眼前的景触发的感怀
【注释】 ①丁卯年:即元祐八年。苏轼于元祐元年(1086)被贬黄州,至元祐八年时已四年有余,此时诗人正在黄州任团练副使兼本州兵马都监。②水重重:指荷花。③藕丝衫:荷叶衣裙。④蝤蛴碧玉缄:用“蝤蛴”(即青色的蟹)来形容荷叶的绿色。⑤画阑:指栏杆。⑥髻丛花片蝶飞衔:形容蝴蝶在绿叶中飞舞。⑦“水重”句:意谓荷叶上积水很重,像荷衣一样。⑧“明映”句:指荷叶上的露珠在阳光照射下,像玉石一样闪闪发光
【注释】 偶:偶然。灯前制锦鞋:在烛光下缝制鞋子。半窗梅影下瑶阶:半窗月光洒在玉阶上,映出梅花的倒影。良宵不厌熏香坐:美好的夜晚我不怕熏香久坐。为听萧郎读紫钗:为了听萧郎朗读《紫钗记》。 【赏析】 “偶向灯前制锦鞋”写诗人在灯下缝制鞋子,这是一件极普通的事,却写得十分真切感人。灯下缝鞋,是夜深人静时的一种闲事。但此诗中所写的却是闲事,而且是闲事中的“杂题”。 “半窗梅影下瑶阶”,以景结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此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咏物寄寓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冰霜满月,凛尖风之透骨,感皎月之映心”,这四句描写了一幅寒景图,以冰霜满月为背景,写诗人触绪生吟,感月而生情,多因梦后之思,添出酒边之句,聊作秋声貂续,以为春咏前驱,合曰寒词得一十六首 其十六。接着诗人写到“罗巾书满岁寒词,小字红钤付所知”
【注释】 丁卯年: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萧郎:指诗人自己。瘦斜书势:指书法的瘦劲斜逸之势。萧郎:指诗人自比,以萧统比喻之。漏泄关心事:泄露自己的心事。 【赏析】 诗为闺怨之作,写一女子对心上人的关切和思念。首句“拾得残笺有几行,”是说偶然得到一张写有字迹的残纸,上面只写了几个字。次句“瘦斜书势似萧郎”,意思是说这字迹写得瘦劲而又斜逸的样子,就像男子的字一样。第三句“莫教漏泄关心事”
注释:丰神宜笑,指人的神态宜于微笑;韵宜嗔,指语气宜于嗔怪。随意梳头,指随便整理一下头发。流品,指人的气质和品行。自知,指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应,应该。不劳寻见尹夫人,意谓尹夫人不必费力寻找。 赏析:这首诗是写诗人在闲适自得之中所见到的一个美女的形象。诗中以“丰神”形容女子的体态美,以“宜笑”表现其神情美,以“宜嗔”刻画其气质美。她随心而动,梳妆时自然流露出天真可爱的神态
注释:原本是因为无聊才借酒消愁,但是酒边的情况更加无聊。不知是为什么感到怅然若失,只觉得欢情一天天消退。 赏析:此诗表达了作者在饮酒过程中的心境和情绪变化。开头两句“本为无聊借酒浇,酒边情况更无聊”表明,作者原本是为了排遣心中的无聊而借酒消愁,但酒后反而更加感到无聊。中间两句“不知怅望缘何事,但觉欢情日渐消”则揭示了作者对这种情绪变化的疑惑和无奈。最后一句“只知欢情日渐消
【注释】 雁叫蛩吟:指秋天的景物。余酲:病酒后尚未清醒的头脑。宵分:夜将尽。枉煞:枉费。 【赏析】 此诗为丙寅年(公元1186年)所作,当时苏轼被贬黄州。诗人在秋日之夜独卧孤床,听到窗外传来阵阵雁叫和虫鸣声,想到自己的疾病尚未痊愈,心情十分沉重。他辗转反侧,难以入寐,于是打开窗户,看到外面的景色如此美丽,不禁想起了故乡。然而,当他想到家乡的人们都在思念自己时,又感到十分难过
【注释】丙寅年:指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玉杵:捣药的玉制的杵。擎将:举起,扛着。蜀道行:即蜀道难,泛指南方险峻的道路。云英:仙女名,传说她曾为汉武帝炼丹。成都:四川的古称,今四川省成都市。未称:不称心,不值得。琼浆:美酒。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把捣药用的玉杵比作勤劳勇敢的劳动者,赞美他们的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全诗语言质朴无华,形象鲜明生动
遣愁其四(丙寅年) 进酒难如断酒难,几番温却又重寒。 平生多少尊前恨,未到潘年鬓已皤。 注释 1. 进酒难如断酒难:饮酒虽然难以继续,但断酒却更加困难。 2. 几番温却又重寒:经过多次的温热后,又回到了寒冷的感觉。 3. 平生多少尊前恨:在饮酒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遗憾和怨恨。 4. 未到潘年鬓已皤:还没到五十岁,头发就已经花白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饮酒时光的回忆和感慨
注释:眼前的月亮照亮了美丽的花朵,剪断了深深的忧愁。记得曾经在江左风流的时期,破瓜之年酷爱裁制诗篇。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给他的恋人的。他通过写自己对恋人的思念之情,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注释: 1. 未许丹青涴玉颜:没有允许画师玷污她的美貌。 2. 天然标格小梅边:她的自然气质与梅花相似。 3. 由来绝色多难老:自古以来,绝色美女总是难以长久。 4. 为要情人尽可怜:因为情人想要她,所以她被认为很可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徐云闲故姬遗照的描绘,表达了对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的感慨。诗人以梅花比喻徐姬的美貌,以丹青比喻画家的手艺,以绝色美女的易老和情人的喜爱为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