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叫蛩吟断续闻,余酲解尽未宵分。
罗衾宽甚浑无暖,枉煞香篝夕夕熏。

【注释】

雁叫蛩吟:指秋天的景物。余酲:病酒后尚未清醒的头脑。宵分:夜将尽。枉煞:枉费。

【赏析】

此诗为丙寅年(公元1186年)所作,当时苏轼被贬黄州。诗人在秋日之夜独卧孤床,听到窗外传来阵阵雁叫和虫鸣声,想到自己的疾病尚未痊愈,心情十分沉重。他辗转反侧,难以入寐,于是打开窗户,看到外面的景色如此美丽,不禁想起了故乡。然而,当他想到家乡的人们都在思念自己时,又感到十分难过。于是他拿起笔来写下了这首诗。

首句“雁叫蛩吟断续闻”写景,雁叫、虫吟都是秋天的声音,但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原来这是诗人的心境所至。此时正值深秋时节,天气渐凉,而诗人却因为身体不适而躺在床上不能起床,这让他倍感孤独和无助。他不禁想起了故乡的人们也在想念着自己,这种思念之情也让他倍感悲伤。

第二句“余酲解尽未宵分”则是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曾经喝过许多酒,但现在却已经把宿醉全部清除干净了,但却还没有能够入睡。这是因为他的心情仍然无法平静下来,思绪万千。

第三句“罗衾宽甚浑无暖”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感。罗衾是古代的一种被子,它宽大而又柔软,本应该让人感到温暖舒适,但却因为诗人的心情而变得冷冰冰的。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了诗人此刻的心情是多么地凄凉和孤独。

最后一句“枉煞香篝夕夕熏”则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他曾经点燃了香炉,希望能够驱散心中的忧愁,但是却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让夜晚变得更加漫长和寒冷,这让诗人感到无比的痛苦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秋天夜晚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展现了一个内心孤独、无助、凄凉的形象。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