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唐祖咏江南旅情

支离那可道,摇落倍凄然。
归梦将秋月,愁心对暮天。
吴山苍霭断,楚树白云连。
日夕凉风动,乡原若个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拟唐祖咏江南旅情》是唐代诗人王恭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深切感情和归乡不得的愁绪。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拟唐祖咏江南旅情》:支离那可道,摇落倍凄然。归梦将秋月,愁心对暮天。吴山苍霭断,楚树白云连。日夕凉风动,乡原若个边。
  2. 作者简介:王恭,字安中,长乐(今属福建)人,自号皆山樵者。他是一位“闽中十子”之一,以诗风与林鸿相近而著名。永乐四年,王恭因儒士推荐成为翰林待诏,参与了《永乐大典》的编修工作,后因故辞职归隐。他的其他著作包括《白云樵唱集》和《草泽狂歌》。
  3. 诗意解析:《拟唐祖咏江南旅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远离家乡的旅途中所见所感。首联“支离那可道,摇落倍凄然”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哀伤,归途遥远而艰难,秋天的景象更加增添了离别的凄凉。颔联“归梦将秋月,愁心对暮天”则展现了诗人夜不能寐时的心境,秋月如钩,暮色渐浓,孤独的心随着天色渐渐沉重。颈联“吴山苍霭断,楚树白云连”以自然景物勾勒出江南的景色,既展现了山水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尾联“日夕凉风动,乡原若个边”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感受到的孤寂与无助,故乡仿佛遥不可及,无法触及。
  4. 艺术特色: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刻画来抒发诗人的情感。诗中所描绘的江南水乡美景与诗人内心的愁苦相映成趣,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诗人善于运用自然意象表达情感的特点。

《拟唐祖咏江南旅情》是王恭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对江南美景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描绘。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唐代诗人的艺术才华,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