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俞纪善调宰鲁山 其一

草章犹在箧,花县去鸣琴。
旧擅声华重,新沾恩例深。
崇文明主意,惜别故人心。
分守长安道,因风嗣德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俞纪善调宰鲁山其一》是明代诗人王汝玉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感慨和对其新职的祝贺。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及其意义: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王汝玉是明代的文学家、官员,他的生平事迹在历史记载中鲜有记录,但通过其作品可略窥一二。他的作品多以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见解为主,展现了其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1. 诗歌原文
  • 草章犹在箧:意指旧日的文稿或书信仍保存在抽屉或书箱中。
  • 花县去鸣琴:花县,即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鸣琴,意味着离去前的美好祝愿或告别时的感伤。
  • 旧擅声华重:表示昔日声名显赫,享有很高的声望。
  • 新沾恩例深:指新近获得的恩宠深厚,受到朝廷的赏识。
  • 崇文明主意:崇明,意味着推崇光明正大的治理原则。
  • 惜别故人心:珍惜与老朋友之间的感情。
  • 分守长安道:分守,意味着分别守卫;长安,古都城名,代表国家的政治中心。
  • 因风嗣德音:因风,顺风传达消息,嗣德音,继承良好的道德风尚。
  1. 诗词解析
  • 抒发离愁:诗中通过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去的情绪,以及对朋友未来道路的祝福。
  • 赞美新职:通过赞扬俞纪善的新官职和所获得的恩宠,表达了对俞纪善的敬意和对其前途的乐观态度。
  • 政治理念:诗中的“崇文明主意”反映了诗人崇尚光明正直的政治理想。
  1. 文化价值
  • 文学成就:王汝玉的这首五言律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明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社会影响:王汝玉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还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民众疾苦的同情,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1. 艺术特色
  • 韵律和谐:诗的结构严谨,每句押韵,形成了一种和谐的音乐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 意境深远: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表达,构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 寓意丰富: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丰富多样,使诗歌的内涵更加深刻,给人以思考和启示。
  1. 教育意义
  • 传承文化: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和发展脉络。
  • 培养情操:欣赏文学作品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 启发思考:文学作品常常蕴含着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引导人们形成独立的见解。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王汝玉生活在明朝晚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文化变革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个人经历:作为一位官员,王汝玉有机会接触并观察社会的各种现象,这些经历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送俞纪善调宰鲁山其一》不仅是王汝玉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明代社会风貌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深入理解明代的文化特点,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