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太平刘知府复任

锦绣江山拱帝畿,上皇曾此驻龙旗。
三年出守劳绥抚,再命专城遇眷知。
桑柘千村丰庶日,歌钟万户太平时。
送君重去宣王化,明世休论治茧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太平刘知府复任》是明代诗人王汝玉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作者介绍:王汝玉,字子美(一作子默),号少野,浙江仁和人,生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他是明世宗嘉靖年间的举人,曾历任多个地方官职,包括山东莱州府教授等。在文学上,他的诗风清新脱俗,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社会现实见长。王汝玉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他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现象的关注以及个人的思想情感。

  2. 诗歌原文
    锦绣江山拱帝畿,上皇曾此驻龙旗。三年出守劳绥抚,再命专城遇眷知。
    桑柘千村丰庶日,歌钟万户太平时。送君重去宣王化,明世休论治茧丝。

  3. 诗歌解析

  • 首联“锦绣江山拱帝畿,上皇曾此驻龙旗。”:描述了壮丽的景色和帝王的辉煌。这里的“锦绣江山”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富强,而“拱帝畿”则表达了皇帝权威的稳固和国家的统一。同时,提到“上皇曾此驻龙旗”,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些重大事件或庆典中皇帝莅临此地的情景。
  • 颔联“三年出守劳绥抚,再命专城遇眷知。”:表达了对官员职责的理解和对其工作的赞扬。“三年出守”可能指的是官员被派到某个地方任职,为期三年。“劳绥抚”意味着在任期内需要安抚和管理当地事务。这两句诗展现了官员们为国为民付出的努力和贡献。
  • 颈联“桑柘千村丰庶日,歌钟万户太平时。”:具体描绘了地方的繁荣景象。这句诗通过“桑柘千村”和“歌钟万户”两个意象,展示了地方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安宁。这里的“丰庶日”可能是指丰收的季节,而“太平时”则传达了一种和平稳定的时代氛围。
  • 尾联“送君重去宣王化,明世休论治茧丝。”:提出了一种理想的治国理念。这里的“宣王化”可能是指宣扬王道教化,让民众遵循正道。而“明世休论治茧丝”则是提醒人们不要过于关注细节和琐事,而是要注重整体的大义和长远的发展。
  1. 诗歌鉴赏
  • 这首诗通过对锦绣江山、历史人物及地方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它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映和批评。
  • 诗中的“再命专城遇眷知”表达了对官员的信任和重视,强调了他们在地方治理中的关键作用。而“宣王化”则是一种理想的政治理念,即通过王道来治理国家,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 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它也启示我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应保持冷静和理性,寻求最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解决方案。

《送太平刘知府复任》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美好祝愿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