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之说情何楚,柳州先生目所睹。
余来问俗异昔闻,憩遍甘棠皆乐土。
四郊那复捕蛇人,赋役无繁尽安堵。
岂因老蟒化灵狐,儿孙不敢为毒痡。
抑亦天南风气开,山川恶产今非古。
永阳有卒戍桂东,三岁更班一赴伍。
蛮烟瘴雾毒于蛇,驱之戚若鱼游釜。
官家点名促去程,出门入门步无武。
妻儿牵衣泣道傍,见者不胜头咸俯。
谁知今日从军愁,不减当年捕蛇苦。
我今作歌亦复云,苛政从来猛于虎。
使者观风一采之,莫谓俚词浪无补。
永州捕蛇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捕蛇歌》的艺术魅力与时代反思
文学作品《永州捕蛇歌》,由明朝的王泮所作,是一首类比明代社会现实的反战七言古诗。它不仅描绘了柳宗元目睹的唐朝捕蛇者的痛苦生活,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反思。
《永州捕蛇歌》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与人性的深刻思考。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捕捉蛇者的悲惨命运,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痛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这种对战争的批判态度,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感和高远志向。
王泮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思考方式。他不仅仅是在叙述一个故事,更是在用诗歌表达对时代的忧虑与期待。这种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得《永州捕蛇歌》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历史价值的反战檄文。
《永州捕蛇歌》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但又不失深沉厚重,这种语言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为真切,更能触动人心。通过对捕蛇者生活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战争影响的深刻揭示,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充满象征意义的场景。
《永州捕蛇歌》的艺术价值在于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强烈的时代声音。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里,我们或许会忘记那些被遗忘的声音,但《永州捕蛇歌》提醒我们,每一个个体的命运都与我们的时代息息相关。
《永州捕蛇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我们重新审视历史,反思现实,展望未来。它是一首能够引起共鸣、激发思考、引领行动的诗歌,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