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氏吴江书舍

大道如青天,六经著日月。
群贤扬其光,粲然众星列。
胡为千载后,雕虫事钻穴。
残竹侈汉伪,遗灰昧秦阙。
鱼豕竟难辨,郑卫互相越。
白石抵真璧,跛牂骋遐辙。
喧啁寒蝉呜,萧瑟秋萤灭。
之子秉遐尚,三迁仰遗烈。
铭心诵姬繇,正席敷孔说。
夕忌明月驶,朝畏阳景没。
独立披浮云,万里见昭晢。
道积身可贵,理悟心自悦。
会当探骊龙,明珠与子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邹氏吴江书舍》是明代诗人王洪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邹氏吴江书舍》的作者王洪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作品体现了明末清初文学的特点。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常常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而王洪的创作则展示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追求和艺术成就。
  2. 诗歌原文:大道如青天,六经著日月。群贤扬其光,粲然众星列。胡为千载后,雕虫事钻穴。残竹侈汉伪,遗灰昧秦阙。鱼豕竟难辨,郑卫互相越。白石抵真璧,跛牂骋遐辙。喧啁寒蝉呜,萧瑟秋萤灭。之子秉遐尚,三迁仰遗烈。铭心诵姬繇,正席敷孔说。
  3. 作品赏析:王洪以“大道如青天”开篇,将宇宙的广阔与人类智慧的深邃相提并论。《邹氏吴江书舍》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例如“六经”和“孔说”,这些词汇在古代文献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王洪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崇。诗中还巧妙地使用了一系列象征手法,诸如“残竹”、“遗灰”等,表达了历史的沧桑感和时光流逝的无奈。
  4. 历史背景:《邹氏吴江书舍》创作于明末清初,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王洪通过他的诗歌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困惑、挣扎以及他们对传统价值的坚守。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折射出时代的精神面貌。
  5. 后世影响:虽然《邹氏吴江书舍》不是广为人知的名作,但它在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对于研究明清之际文学的学者来说,王洪的作品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此外,这首诗的韵律和谐,语言简练,读来朗朗上口,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

《邹氏吴江书舍》不仅展现了王洪深邃的艺术造诣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明末清初的社会现实。它作为明代诗歌的一部分,值得读者细细品鉴和深入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