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侍漏题杨谕德竹

禁钟才动晓风微,新竹疏疏对锁闱。
不是日高帘不卷,怕教空翠湿朝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早朝侍漏题杨谕德竹》是明代诗人王璲的作品。王璲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宫廷中的景象,以及他对朝廷的忠诚与忧国忧民的情感。

在探讨《早朝侍漏题杨谕德竹》的文学价值之前,首先应了解其创作背景。此诗反映了明代宫廷生活的一角,展现了作者对朝廷政治和皇帝生活细节的深刻洞察。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日常描写,王璲不仅表达了自己对皇权的尊重,也透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早朝侍漏题杨谕德竹》中的“禁钟才动晓风微,新竹疏疏对锁闱”这两句,通过“晓风微”、“竹林”等自然景物,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紧张的气氛。这种对比强烈的场景设置,不仅体现了王璲深厚的艺术功底,还揭示了作者对于宫廷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感悟。

诗中提到的“不是日高帘不卷,怕教空翠湿朝衣”,则进一步描绘了宫廷中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活动。这里,王璲运用了象征手法,竹子象征着高洁的品质,而朝服则代表权力与责任。通过这些象征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人行为与国家大义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

王璲的这首《早朝侍漏题杨谕德竹》,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宫廷题材诗歌,更是一种深刻的社会文化反思。它不仅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佳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明代宫廷文化及其背后的历史脉络,同时也能感受到王璲作为一位文人的深厚情感与独特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