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钟才动晓风微,新竹疏疏对锁闱。
不是日高帘不卷,怕教空翠湿朝衣。

《早朝侍漏题杨谕德竹》是明代诗人王汝玉创作的一首诗。 原文如下:“禁钟才动晓风微,新竹疏疏对锁闱。不是日高帘不卷,怕教空翠湿朝衣。”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朝会时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朝廷的严肃氛围以及诗人对自然清新之美的向往。诗中的“新竹疏疏对锁闱”形象地表达了竹子挺拔、刚劲的特点,象征着正直和坚韧的品质。而“不是日高帘不卷,怕教空翠湿朝衣”则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场虚伪和权谋的忧虑,以及他希望保持内心的纯洁和宁静的心态。这种心境在中国古代文人中非常普遍,他们往往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社会风气。

从创作背景来看,这首诗反映了明代中期社会的政治环境和文人的生活状况。当时明朝面临着内忧外患,政治腐败严重,许多文人都感到失望和无奈。然而,尽管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许多文人依然保持着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追求。这首诗也体现了这种精神,即在困境中寻找希望,保持个人的品格和尊严。

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个人理想的追求。同时,它也启示读者,即使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也应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坚持自己的信念。这种精神对于今天的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早朝侍漏题杨谕德竹》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更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它反映了明代中期的社会现实和个人的理想追求,同时也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光明的赞美。这首诗不仅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国古典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诗句“禁钟才动晓风微,新竹疏疏对锁闱”出自明代诗人王汝玉的《早朝侍漏题杨谕德竹》。下面将逐句解析这首诗的意境及其背后的象征意义:

  1. “禁钟才动晓风微”:描述了清晨的景象,当晨钟刚刚敲响,微风吹拂,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这里运用了听觉和触觉两种感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晓风在这里不仅仅是自然现象,还可能隐喻着新的开始和希望的信号。

  2. “新竹疏疏对琐闱”:这里的“新竹”指的是刚刚长出的新笋,象征着新生和成长的力量。而“对锁闱”则形容竹树生长的位置相对隐蔽,没有受到外界太多的干扰,保持了一种天然和纯净的状态。这里的“疏疏”强调了竹林的稀疏和自由自在的生长方式。

  3. “不是日高帘不卷”:暗示了早晨的凉爽和宁静,即使太阳还未完全升起,窗帘也没有完全拉开。这反映了古代宫廷中的一种生活细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

  4. “怕教空翠湿朝衣”: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珍视和保护。竹子带来的清新空气和凉爽感觉,如果沾染了衣物可能会被污染或损坏,因此诗人担心这样的后果。这种担忧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以及对美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细描绘和对宫廷生活的细节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和自然和谐的向往。同时,它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即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尚的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