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卞将军墓

忠孝实大节,一门全者稀。
桓桓卞将军,父子兼有之。
伊昔晋祚衰,狂猘纵横驰。
秉国既非人,清谈了无施。
台城一失守,生民坠涂泥。
九庙震戎马,坐睹纲常夷。
将军旧忠勇,悉力举义旗。
挥戈指逆贼,捐躯竟难支。
彼惟眕与盱,赴难甘于饴。
亲既为国死,誓以身相随。
哀哉贤父子,至行全民彝。
迩来千馀年,荒坟屹累累。
我行访遗事,徘徊冶亭西。
英风撼宰木,烈节昭穹碑。
九原不可作,再拜双泪滋。
世事几更代,令名日月垂。
因之感予怀,吾将以为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卞将军墓》是明代诗人王绅创作的一首古诗。诗中描绘了晋国衰败时期,卞将军父子忠勇抗敌的英勇事迹。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介绍
  • 王绅,明朝浙江义乌人,字仲缙。王绅在洪武二十四年应蜀王之聘至成都府担任文学,因往云南求父遗骸未果,作《滇南恸哭记》。他与其父关系密切,曾在题名其书斋时用“继志”二字来表达对父亲的期望和怀念。
  1. 诗歌原文:《谒卞将军墓》:
  • “忠孝实大节,一门全者稀。”表达了忠孝两全的家庭极为罕见,突显出卞将军一家的卓越品质。
  • “桓桓卞将军,父子兼有之。”直接点明了卞将军及其儿子的英勇形象,突出其忠诚与勇敢。
  • “伊昔晋祚衰,狂猘纵横驰。”描述了晋国衰败时的混乱局面,狂野势力横行无忌。
  • “秉国既非人,清谈了无施。”指出国家失去了治理,正直的言论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 “台城一失守,生民坠涂泥。”反映了台城城的失陷,百姓陷入了困境。
  • “九庙震戎马,坐睹纲常夷。”展示了九座庙宇被战火摧毁,传统的纲纪被破坏的惨状。
  • “将军旧忠勇,悉力举义旗。”赞扬了卞将军过去的忠诚与勇敢,以及他在乱世中的抗争。
  • “挥戈指逆贼,捐躯竟难支。”表现了卞将军挥舞长戈直指敌人的勇猛,尽管牺牲巨大,但未能阻止敌人。
  1. 主题意义
  • 这首诗通过对卞将军家族的描述,展现了其在动荡时代中的不屈不挠和忠勇精神,是对忠诚和勇敢的赞美。
  • 通过对比晋朝末年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揭示了社会危机和个体英雄主义的对立,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1. 艺术手法
  • 对比手法:通过晋朝末年的动荡和卞将军家族的忠勇行为进行对比,突出了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
  • 象征手法:使用忠孝、忠勇等词汇象征性地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许。
  1. 历史文化背景
  •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多事之秋,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而卞将军的行为代表了当时一些士大夫的价值观。
  • 这首诗反映了明代社会对忠诚和勇敢行为的推崇,同时也映射出作者个人对于这种价值的认同和敬仰。

《谒卞将军墓》不仅是一首反映历史事件和个人英雄主义的诗歌,也是对忠孝节义的颂扬。王绅通过这首诗向世人展示了一种高尚的道德追求和坚定的爱国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