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逸民六首 其五

世人胶外纷,得失互相战。
富贵众所欲,孰肯居贫贱。
庞公沮溺徒,卓卓有高见。
深耕隐鹿门,素无功名愿。
安危本殊途,妻子匪不恋。
刺史弗深知,致词徒缱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逸民六首·其五》是明代王绅所作。在这首诗中,王绅通过描绘世人追逐名利的纷扰与逸民隐居田园的生活,表达了对高尚道德品质和宁静生活方式的向往。

诗中开篇“世人胶外纷,得失互相战”揭示了世俗社会的复杂与斗争,而“富贵众所欲,孰肯居贫贱”则反映了许多人对于物质欲望的追求,很少有人愿意放弃财富地位去追求简朴生活。这两句诗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这种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与批评。

紧接着,“庞公沮溺徒,卓卓有高见”赞美了像庞统和孟子这样的隐士,他们能够超越世俗的眼光,具有卓越的见识和高尚的品格。这种精神体现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的淡泊名利生活的推崇。诗中的“深耕隐鹿门,素无功名愿”进一步展示了逸民远离权力中心、专心于农耕生活的态度,以及他们对功名利禄的漠视。

诗中还表达了对政治冷漠的态度,如“刺史弗深知,致词徒缱绻”,暗示了当权者往往不能理解和尊重隐士的清高和独立,使得逸民不得不选择离开。此外,诗歌也展现了逸民对于个人情感的坚持,“安危本殊途,妻子匪不恋”说明即使是隐居生活也存在亲情牵挂和不舍。

最后两句“抱关甘贫贱,所贵莫我知”更是将逸民的孤独感推向高潮,他们甘于贫贱,却得不到世人的理解和支持,反映了一种无奈和辛酸。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逸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王绅的《咏逸民六首·其五》不仅是一首描绘逸民生活的作品,也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