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胶外纷,得失互相战。
富贵众所欲,孰肯居贫贱。
庞公沮溺徒,卓卓有高见。
深耕隐鹿门,素无功名愿。
安危本殊途,妻子匪不恋。
刺史弗深知,致词徒缱绻。

注释:

  1. 世人胶外纷,得失互相战。
  • “胶外纷”形容世间的争斗和纷扰,而“得失互相战”指的是人们为了名利得失而斗争不已。
  1. 富贵众所欲,孰肯居贫贱。
  • 富贵是所有人想要追求的目标,很少有人愿意过着贫穷的生活。
  1. 庞公沮溺徒,卓卓有高见。
  • 庞公指的是东汉时期的著名隐士庞德公,他与颜回、曾参等古代贤人一样,以隐居自守为高尚行为。沮溺则是《论语》中孔子的学生子张、子夏等人,他们也是主张隐居的人。这里诗人通过提到这两位古代隐者,来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赞美和追求。
  1. 深耕隐鹿门,素无功名愿。
  • “深耕”比喻深入隐居的生活,“隐居鹿门”则是指隐居于鹿门山。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并表示自己并不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
  1. 安危本殊途,妻子匪不恋。
  • “安危”指的是国家或个人的安全和危险,而“殊途”则表示不同的道路或者选择。诗人认为安全和危险是两种不同的道路,因此个人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至于妻子和孩子(指家庭),更是不可避免需要关心和牵挂的。
  1. 刺史弗深知,致词徒缱绻。
  • 刺史是古代地方官员的一种称呼,这里的刺史可能是指诗人所在地区的官员。诗人表达了对刺史不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处境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理解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和人生选择的思考。诗人通过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诗人感叹世人为名利纷争不断,而真正能够保持清高的人却寥寥无几。这里的“得失互相战”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名利面前的挣扎和无奈,而诗人则希望能找到一条远离纷扰的道路。
    诗人赞美像庞公、沮溺这样的隐者,他们能够超脱世俗,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这里的“卓卓有高见”表明诗人对他们的行为和思想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认为这是一种远离尘嚣、寻求心灵平静的方式。他的隐居生活并非出于逃避现实,而是希望能够找到真正的自我,过一种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诗人也提到了自己的家庭和妻子孩子,强调了自己对亲情的珍视。他认为无论外界如何喧嚣,家人的陪伴和关爱都是最宝贵的财富。
    诗人向刺史表达了自己的诉求,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这里的“刺史弗深知”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场腐败和社会黑暗的无奈,而“致词徒缱绻”则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真挚友谊的愿望。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既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又表达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