帻峰之山高插天,扶舆磅礴溟海堧。
钟灵擅秀青卓玉,上拄日月褰云烟。
若人结庐在山麓,炯炯虚明夜生屋。
生来不喜弄绮纨,架插邺侯书万轴。
青灯夜雨声伊吾,鸡窗晓雪清光敷。
神交太古隘流俗,尚友颜孟游唐虞。
美人自昔多意气,折得蟾宫一枝桂。
共夸平步上皇州,回首故山渺何处。
渺何处,在天台,天台之境如蓬莱。
三年驰驱走南北,吁嗟旧隐生苍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和赏析:
题南山读书处卷 - 这是第一句,描述了作者在南山读书的地方。”题”意味着写诗或者作画,而”卷”则是指书籍或画作。这两句描绘了作者对这个地方的热爱,以及对在那里度过的时光的回忆。
帻峰之山高插天,扶舆磅礴溟海堧 - 这句描述了山峰的高耸入云,如同插入天空一般。”扶舆”指的是天地之间的气势。”溟海堧”则是大海的意思,强调了山峰之高。这两句表达了对山顶景色的赞美。
钟灵擅秀青卓玉,上拄日月褰云烟 - 这句话赞扬了山峰上的灵气和秀美,就像玉石一样晶莹剔透。”上拄日月”意味着山峰如同支撑着太阳和月亮,”褰云烟”则是形容云雾缭绕的景象。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峰的美丽。
若人结庐在山麓,炯炯虚明夜生屋 - 这里描述了一个人物居住在山麓,夜晚灯火通明。”炯炯虚明”形容灯光明亮,给人以光明的感觉。这两句描绘了夜晚山麓的宁静和美丽。
生来不喜弄绮纨,架插邺侯书万轴 - 作者自述生来不喜欢玩弄华丽的衣物,反而喜欢收藏书籍。”邺侯”可能是一个人名,这里用来指代书籍。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尊重和喜好。
青灯夜雨声伊吾,鸡窗晓雪清光敷 - 这里的”青灯夜雨”形容夜晚的灯光与雨水相映成趣,增添了一份静谧的氛围。”鸡窗晓雪”则是形容清晨的雪景,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这两句描绘了夜间和早晨的自然景象。
神交太古隘流俗,尚友颜孟游唐虞 - 作者表示自己与古代圣贤有深厚的联系,不被世俗所束缚。”颜孟”是指孔子和孟子,他们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这两句表达了作者追求高尚品德和学识的愿望。
美人自昔多意气,折得蟾宫一枝桂 - 这里的”美人”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女英雄或其他具有才华的女性。”蟾宫”通常指月宫,这里比喻高位或荣誉之地。”桂”是一种植物,常常用来象征美好的品质。这两句赞美了那些具有才气和美德的女性。
共夸平步上皇州,回首故山渺何处 -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家乡的怀念和感慨。”上皇州”可能指的是京城或者其他重要地区。”故山”指的是作者的家乡。这两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渺何处,在天台,天台之境如蓬莱 - 这里的”渺何处”是询问故乡在哪里的意思。”天台”是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境内。”蓬莱”是传说中的仙山之一,这里用来形容天台的美丽景色。这两句表达了对故乡天台的美好想象。
三年驰驱走南北,吁嗟旧隐生苍苔 - 这两句反映了作者长时间奔波在外的生活经历。”吁嗟”是一种感叹词,这里表达了对过去隐居生活的怀念。”苍苔”是指地上覆盖着青苔,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荒凉的景象。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去隐居生活的哀叹和怀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山读书处的美丽景色,以及作者对此地的深刻情感。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于知识、友谊、女性美德和家乡的怀念。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经历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