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获奇兽,鲁史终笔削。
列国事纷争,士习纵横学。
卓彼鲁仲连,冲怀隘寥廓。
缓颊秦师退,立谈聊城拔。
奇功不日收,世议酬高爵。
孰知斯人志,飘飘在丘壑。
翱翔东海上,遗踪散冥漠。
千载仰高风,于焉可敦薄。
【赏析】
这首诗以咏鲁仲连为题,赞颂鲁仲连的卓异才略和高尚节操。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人,著名的游说之士,曾以“义不帝秦”而名扬天下。
第一联:“西郊获奇兽,鲁史终笔削。” 首句点出鲁仲连,第二句写鲁仲连在西郊被俘时的情形。西郊是鲁国都城所在地,鲁仲连被俘于西郊,表明他已身陷敌手,处境十分艰险了。这两句诗表面上看似写鲁仲连被俘虏的场面,实则暗示其志士仁人、大丈夫凛然正气、高视阔步、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鲁国的史官要为他记功过、定褒贬,但鲁仲连却不屑为之,因为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只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百姓疾苦。
颔联:“列国事纷争,士习纵横学。” 写鲁仲连被围困在即墨时,各国诸侯为了自己的私利,纷纷来攻打,各国诸侯之间也互相猜忌,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弄得人心惶惶,社会动乱不安。鲁仲连看到这种景象,感到忧心忡忡。当时各国诸侯为了争夺霸权,相互攻伐,战争不断。鲁仲连主张各国停止无谓的战争,联合起来抵抗秦国的进攻。他认为各国应该放弃纵横家的思想,不要搞阴谋诡计,不要玩弄权术。
第三联:“卓彼鲁仲连,冲怀隘寥廓。” 写鲁仲连胸怀坦荡,气宇轩昂。鲁仲连被围困在即墨时,虽然处境艰难,但仍毫不动摇,坚持斗争。他胸怀宽广,气度恢宏,不受个人得失影响。他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从整体上把握问题,不为局部利益所左右。这一联写鲁仲连的高尚品质。
第四联:“缓颊秦师退,立谈聊城拔。” 写鲁仲连善于辞令,能言善辩。鲁仲连在即墨被困时,用巧妙的办法说服了齐王,使齐军后退,聊城得以解围。这一联写鲁仲连智勇双全。
尾联:“奇功不日收,世议酬高爵。”“奇功”指鲁仲连在即墨之战中立下的大功。“高爵”指高官厚禄。《史记·田单列传》记载,齐将田单在守城时,“夜出轻材楼车千乘……尽起城中之丁妇女,悉载薪炊与饮食,牛马食之;积习为士卒日夜作攻具以佐攻。”《战国策·齐策四》记载:“(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落城中为候,鼠渡河为号……”可见,田单在城中坚守了数月,并取得了胜利。因此,“奇功”是指田单在即墨之战中的功绩。“世议”指世人的看法。“酬”指报答、酬谢。“高爵”指高的官位。鲁仲连在战争中立下了大功,但他不求名利,不求官位,只是希望人们能记住他的名字,赞扬他的功绩。尾联写鲁仲连续续前一联之意。
这首诗通过赞美鲁仲连的事迹,歌颂了他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舍生忘死的崇高品质、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