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训堂

卜筑松门里,地僻尘迹疏。
清溪走墟落,列岫当庭除。
随时事耕稼,亦复寻樵渔。
此身既足资,遗后将焉如。
宗祖有明训,圣哲垂典谟。
一饭三顾諟,惕惕当自虞。
居富戒不仁,力学期去愚。
凛哉名堂义,珍重为尔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资训堂》是明代诗人王绅创作的一首古风诗,收录于《四库全书》。该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哲理内涵,在明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对《资训堂》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资训堂》的作者王绅,字仲缙,是明朝浙江义乌人,与王祎有亲缘关系,受到宋濂弟子的影响,其书斋名“继志”,体现了他对于儒家文化传统的尊崇。

  2. 诗歌原文:诗中的原文如下:“卜筑松门里,地僻尘迹疏。清溪走墟落,列岫当庭除。随时事耕稼,亦复寻樵渔。此身既足资,遗后将焉如?”这四句诗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

  3. 诗歌注释:《资训堂》的注释包括原文、译文、注释、作品赏析等内容。其中,译文部分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作品赏析则从不同角度解读了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4. 作品背景:《资训堂》的创作背景是明代社会动荡和文人追求精神独立的一种体现。在那个时期,社会环境复杂多变,许多文人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社会规范的追求。王绅的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资训堂》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