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沈徵士

东阳沈徵士,于我久相疏。
间别已三载,往来无一书。
情怀终自若,客鬓近何如。
遥想诸郎好,家庭乐有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沈徵士》是明代王绂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王绂的生平背景及其文学成就。王绂,字孟端,号友石生,出生于明常州府无锡,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画家。他在永乐年间因为杰出的书法和画艺被推荐入翰林院任职中书舍人,并以其精湛的技艺闻名于世。除了在艺术领域有所建树,王绂还擅长诗文,著有《王舍人诗集》,展现了他在文学领域的深厚造诣。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后人推崇。

《寄沈徵士》这首诗的内容解析。诗中“东阳沈徵士”,指代了王绂的好友或同僚——一位居住在东阳的文人。王绂与沈徵士的关系非同一般,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之间已经很久没有书信往来,彼此的生活状态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诗中的“间别已三载,往来无一书”反映了他们之间的疏远,以及因时间流逝所带来的情感距离。

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王绂对这位朋友深切的情感和关切。即便身处异地,心系故人的情怀依旧不减。诗中“情怀终自若,客鬓近何如”透露出王绂虽内心忧虑,但仍然保持镇定的态度。他想象着沈徵士家中的幸福美满,这反映出王绂对友人的深厚祝福和期望。

王绂的《寄沈徵士》不仅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歌,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触碰。它展示了王绂作为文学家、画家和诗人的多面才能,同时也体现了他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不仅是王绂个人情感的体现,也是明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