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丑十一月得宣府报

土木垂殷鉴,俄传北狩音。
泪缠寰宇痛,坐厌法宫深。
洛汭歌钧石,祈招度式金。
谁扶鳌极正,持慰杞人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丁丑十一月得宣府报》是明代名臣、文学家王鏊的一首作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不仅体现了王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也展示了他在文学上的深厚造诣。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王鏊(1450—1524),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汉族,江苏苏州人。王鏊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不仅是明朝的一位名臣,还是文学界的杰出代表。
  1. 创作背景
  • 《丁丑十一月得宣府报》作于明英宗朱祁镇北狩土木堡的时期。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土木之变”,是明朝由强转弱的一个转折点,也是王鏊关注国家命运和表达忧国忧民情怀的具体体现。
  1. 诗的内容与赏析
  • 诗中的“土木垂殷鉴,俄传北狩音”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通过“泪缠寰宇痛,坐厌法宫深”等句,诗人传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个人的悲痛感受。
  • 诗中还体现了王鏊对于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对民众的同情。他的诗句“谁扶鳌极正,持慰杞人心”反映了他对政治清明和社会安定的向往。

王鏊的《丁丑十一月得宣府报》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情感内涵也使其成为了研究明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