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张修撰亨父次谢祭酒韵

清诗万首敌千钟,身世飘然一短蓬。
早死贾生非不遇,后来扬子亦难逢。
岂知冀北空无马,须信人中亦有龙。
珍重平生谢安石,吴中不负若堂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张修撰亨父次谢祭酒韵》是明代诗人王鏊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包括诗中的主要内容、艺术特点以及历史背景:

  1. 作者简介
  • 生平与成就:作者王鏊,字定九,号少峰,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他的一生经历了明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对文化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 创作时期:这首诗创作于明代中叶,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前辈学者的怀念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1. 诗歌原文
  • 原文如下:“清诗万首敌千钟,身世飘然一短蓬。早死贾生非不遇,后来扬子亦难逢。岂知冀北空无马,须信人中亦有龙。珍重平生谢安石,吴中不负若堂封。”
  • 翻译:清诗数量之多堪比万首,人生漂泊如同一蓬草;虽然早逝如贾谊,后继却难以超越扬雄。岂料冀北之地竟空无良马,但须知人间亦有龙潜。珍重我那平凡而坚定的谢安石,吴中之地定不辜负你的名望。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前辈学者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 用典巧妙:诗中大量使用了古代典故,如“早死贾生”、“后来扬子”等,既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1. 历史背景
  • 王鏊生活在明朝中叶,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表达了对时代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希望。
  •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经历,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声和他们的文化追求。

《哭张修撰亨父次谢祭酒韵》不仅因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形式受到人们的喜爱,也因为它所蕴含的时代意义而被后世所传颂。这首诗是王鏊留给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研究明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