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士释服诸公有诗趣入史馆因次

东观含毫有所思,公输旁睨已多时。
汗青头白非无日,齿录牙绯岂所期。
书到商家真灏灏,心同鲁国去迟迟。
集贤诸老心如渴,早雨公田及我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学士释服诸公有诗趣入史馆因次》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六年(公元811年)春。当时,韩愈任国子监祭酒(主持国子监事务),与同僚们一起在史馆中研究历史典籍,同时作诗相酬。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李学士释服诸公有诗趣入史馆因次

李侯始出宰,百吏竞追欢。
解印去官舍,还山归洞门。
诸公惜分手,皆赋将行篇。
夫子方高蹈,余波尚微湍。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李侯始出宰,百吏竞追欢。”描述了李学士刚刚离开官府,官员们纷纷前来告别的情景。李学士作为一位贤能之士,其离开官场自然会引起众人的关注和议论。

颔联“解印去官舍,还山归洞门。”则是描写李学士辞去官职后回到故乡的情景。这里的“还山”指的是回到自己的山居,而“归洞门”则暗示着他可能隐居于山洞之中,过着清静的生活。这一联展现了李学士的淡泊名利、归隐山林的人生态度。

颈联“诸公惜分手,皆赋将行篇。”则是表达了众官员对李学士离别的不舍之情。他们纷纷写下诗句,表达对他的思念和祝福。这一联反映了唐朝官场中的人际关系和士人之间的友谊。

尾联“夫子方高蹈,余波尚微湍。”则是以孔子自喻,表达了自己的高尚志向和坚定信念。这里的“夫子”指的是孔子,他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学识影响了后世无数的人。而“余波”则暗示了尽管自己已经离开官场,但仍留下了一些影响力,如同江水流淌不尽一般。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之间的友情和相互尊重的文化传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