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崖百丈俯惊湍,未到先忧到却安。
夜枕江声宜客梦,午窗山色任人看。
欲寻往事空题壁,不废公程且解鞍。
眼底桑田与沧海,人间得失浩漫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崩崖百丈俯惊湍,未到先忧到却安。
夜枕江声宜客梦,午窗山色任人看。
欲寻往事空题壁,不废公程且解鞍。
眼底桑田与沧海,人间得失浩漫漫。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宿龙潭驿》一作。这首诗是作者在南畿(今南京市)时所作,诗中通过描绘龙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原文:
宿龙潭驿
壬子校文南畿得诗十二首 其四
宿龙潭驿,山深树密,月色清寒,风声凄切。夜半时分,闻钟声悠扬,如天籁之音,令人心旷神怡。
诗人以“山深树密”开篇,描绘了龙潭驿周围的自然环境。这里的山峦起伏,树木蓊郁,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接着,诗人用“月色清寒”来烘托夜晚的氛围,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清冷、幽静。最后,诗人以“风声凄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种声音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搭配,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这首诗的结尾部分,诗人引用了“宿龙潭驿,山深树密,月色清寒,风声凄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他认为,自然界的美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韵味。因此,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像古人一样,远离尘世,与自然共处。
《宿龙潭驿》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欣赏和学习古代诗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