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崖百丈俯惊湍,未到先忧到却安。
夜枕江声宜客梦,午窗山色任人看。
欲寻往事空题壁,不废公程且解鞍。
眼底桑田与沧海,人间得失浩漫漫。

【注释】

壬子:指天启七年。

龙潭驿:今属江苏无锡县,在无锡市东北,是古代的交通要道。

崩崖百丈俯惊湍(jué):形容山石崩塌,悬崖峭壁,高耸入云。百丈,一丈约等于3.3米左右,一百丈约合330米,即三百三十米左右。惊湍,惊动的江水。

空题壁:指诗人想题写一些诗句,但苦于没有灵感。题壁,指在墙壁上题写诗文。

眼底桑田与沧海:指眼前的景象如沧海桑田般变化无穷。眼底,眼睛所看到的。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变迁很大。这里比喻眼前景色变幻无常。

【赏析】

这首诗作于天启七年(1627)秋,作者任南畿(南京)巡抚期间。诗中描绘了龙潭驿的险峻景象,以及诗人对人生得失的看法。

首联“崩崖百丈俯惊湍,未到先忧到却安。”描述了龙潭驿的险峻环境,山崖陡峭,河水湍急,让人感到担忧。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恐惧,反而觉得到了这个地方就安全了。这里的“未到”和“却安”都表现了一种豁达的态度,即使面临危险,也能保持冷静和镇定。

颔联“夜枕江声宜客梦,午窗山色任人看。”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龙潭驿的生活。夜晚,听着江水的涛声入梦;白天,欣赏窗外的山色美景。这两联都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颈联“欲寻往事空题壁,不废公程且解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往事的回忆和感慨。虽然想要寻找过去的事迹来填补内心的空白,但因为公务繁忙而无法实现。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去的回忆和感慨,也反映了他对于现实的无奈和接受。

尾联“眼底桑田与沧海,人间得失浩漫漫。”则是诗人对于人生的总结和感慨。眼中所见的桑田沧海,象征着世事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而人间的种种得失,又显得那么漫长而浩渺。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感慨,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的理解和态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龙潭驿的险峻环境和诗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