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畔小蓬山,山下时鱼近可扳。
苍玉千年浮浩渺,白银万顷漱孱颜。
诸天眼见虚无里,一叶身惊出没间。
不是舟人无次第,要将奇观与人看。

【注释】

壬子: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06年)。校文:考核诗文。南畿:指北宋时的南京(今河南商丘),是当时的都城。观音山: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有“江南第一山”之誉。

【译文】

大江东畔小蓬山上有座山,山下时时有鱼跃出水面近可扳。

千年的苍玉浮在浩渺的水里,万顷的白银洗涤着孱颜。

诸天眼见虚无里的神奇景象,一叶扁舟惊起水中出没的鱼。

要不是有诗人无次第地写出,要把这奇观与人一同欣赏。

【赏析】

这首诗写于北宋政和六年(公元1106年)诗人任南京留守时,诗人游览了南京附近的观音山。诗中描绘了山的雄浑、江水的浩瀚以及江上渔舟的悠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首句写小蓬山上的观音山。小蓬莱山,即观音山。此山因观音菩萨得道成仙而名,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北。山势巍峨,风景秀丽。诗人登上此山,极目远眺,只见长江滚滚东流,波涛汹涌。他不禁赞叹:“大江东畔小蓬山”。

第二句写江水。江水浩渺,波平浪静,时有鱼儿跃出江面。诗人看到这一景象,十分高兴。他说:“山下时鱼近可扳”,意思是山下有鱼儿,你完全可以伸手去捕。这里用一个“可”字,既表现了诗人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又显示了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第三句写山中的玉石。诗人说:“苍玉千年浮浩渺,白银万顷漱孱颜。”这里的“苍玉”,是指山上的玉石。“苍玉千年浮浩渺”,意思是苍翠的玉石千年来浮游在大江之上,显得浩渺无边;而那洁白如银的玉石则在江面上冲洗着岩石,使岩石显得更加娇嫩。这里,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玉石的色泽和形态描写得栩栩如生,使人仿佛看到了它们在江面上飘荡的情景。

第四句写江上的船只。诗人说:“诸天眼见虚无里,一叶身惊出没间。”这里的“诸天”指的是天空,“虚无里”表示虚无缥缈的地方。诗人看到江上有一艘小船在水中缓缓行驶,船身在江水中忽隐忽现,如同在空中一般,于是发出感叹:“一叶身惊出没间。”这里的“出没间”表示江水湍急,小船时而露出水面,时而沉没到江底。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感受。诗人说:“不是舟人无次第,要将奇观与人看。”这里的“舟人”指的是船上的老艄公。他驾船技术娴熟,能巧妙地驾驭着船只在江上航行,使乘客感到舒适。而诗人之所以要观看这神奇的江上景色,是因为老艄公的技艺高超,能把奇特的景象展现给人们。

这首诗通过对观音山的描绘,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同时,诗人还通过观察和体验,领悟到了人生的哲理:只有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欣赏它的人,才能更好地领略大自然的魅力。因此,他在诗的最后发出了感慨:“不是舟人无次第,要将奇观与人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