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句年来无一长,日携白集嗅馀香。
一篇自可读几过,诸格今仍得未尝。
当日秦吟能伏李,后来昆体漫称杨。
平生却怪韩员外,只识张家奉礼郎。
奉和匏庵读白集二首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和匏庵读白集二首 其一》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时王安石与王安石之子王元泽同在杭州通判任上。王安石因变法而与苏轼等“旧党”大臣矛盾尖锐,他写此诗来表达对新法的支持。
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
奉和匏庵读白集二首 其一
奉诏从人学,
携书访古丘。
白文开有象,
黄绢妙无俦。
天意怜幽独,
人间爱所求。
谁言台阁处,
空有谏书投?
注释:
奉诏从人学:奉诏是从皇帝那里接受的命令,跟随他人去学习。
携书访古丘:带着书籍去寻找古代的遗迹和废墟。
白文开有象:比喻文章像白纸上描绘的图画一样清晰、生动。
黄绢妙无俦:比喻文章的才华出众,无与伦比。
天意怜幽独:上天同情那些孤独的人。
人间爱所求:人间都渴望得到他们所追求的东西。
谁言台阁处:谁说只有台阁中才能找到学问。
空有谏书投:指即使有好的意见也无处投递。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王安石对学问和才华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评。通过奉诏从人学、携书访古丘等动作,展现了他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和探索。而天意怜幽独、人间爱所求等诗句则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才能的自信。最后一句“谁言台阁处,空有谏书投?”则表达了他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