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侍读介夫得子

生男自好况怜才,杏子生仁菜有台。
阿大喜多犹未老,之无识遍尚云孩。
科名十二看重拾,家帙三千取次开。
说与眉山诸草木,苏家秀气数应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杨侍读介夫得子》是明代诗人王鏊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1. 作者介绍:王鏊(1450—1524),字济之,号守溪,亦称震泽先生,是明代名臣与文学家。他以其博学多识、经学通明而闻名,对弘治和正德年间的文风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文学史上,王鏊不仅影响了一代文风,还著有《震泽编》、《震泽集》等重要作品,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文化影响力。
  2. 诗作原文:生男自好况怜才,杏子生仁菜有台。阿大喜多犹未老,之无识遍尚云孩。科名十二看重拾,家帙三千取次开。《和杨侍读介夫得子》是一首表达喜悦之情的七言律诗,通过对新生命降临的喜悦描绘及其未来的美好期许,展现了古人对于新生婴儿的珍视和祝福。诗中“杏子生仁菜有台”寓意着家庭幸福安康;“科名十二看重拾”则表达了对孩子学业成就的期望;“家帙三千取次开”则暗示了家族藏书丰富,预示着孩子未来知识的渊博。
  3. 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和杨侍读介夫得子》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是明代文人文化心态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后代的期望。在明朝中后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政治变迁,文人常常借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这首诗也体现了王鏊本人的文化自觉和使命感。

王鏊的《和杨侍读介夫得子》不仅是一首表达对新生儿出生的喜悦与祝福的诗,更深层次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文化心态和文人的生活状态。这首古诗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明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明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他们对后代的教育期望,从而进一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