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日饮陆长卿园亭

连峰忽地起㠝岏,倒影亭台漾碧湍。
宝障傍人云锦暖,玉瓷留客蔗浆寒。
梅酸正入调羹用,花好还宜秉烛看。
鱼鸟浮沉满池上,我来终日倚阑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四月八日饮陆长卿园亭》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园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赞美之情。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深入分析:

  1. 诗歌原文
  • 连峰忽地起㠝岏,倒影亭台漾碧湍。
  • 宝障傍人云锦暖,玉瓷留客蔗浆寒。
  • 梅酸正入调羹用,花好还宜秉烛看。
  1. 诗作背景
  • 作者介绍:王鏊(1450年—1524年),字孟端,号东山,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杨慎、李攀龙并称为“明诗三大家”。王鏊的诗作以其典雅清新著称,擅长山水田园诗,尤以咏史抒怀著称。
  • 时间地点:此诗创作于明代,具体时间不详。但据诗中描写的景色来看,很可能是在春天的某个晴朗的日子,作者在陆长卿所居的园亭饮酒赏景时所作。
  1. 诗歌赏析
  • 意象运用:诗中的“连峰”、“㠝岏”等词描绘出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使人仿佛置身于山峰之间,感受到了自然的雄伟壮观。而“倒影亭台”则形象地表现了水面与亭台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
  • 情感表达: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宝障”、“玉瓷”等细节描写,传达了主人对宾客的热情款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梅酸”、“花好”等词语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热爱和品味。
  • 艺术特色:王鏊的诗歌语言简练而生动,善于捕捉景物的特点并进行艺术加工,使读者能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此外,王鏊还擅长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月八日饮陆长卿园亭》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作,更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艺术追求,也能从中汲取到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