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绝句 其九

相国移家江水湄,金山望幸已多时。
太平金镜无由进,愿得回銮一顾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三绝句 其九》是明代诗人王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从诗歌的创作背景、文学价值、艺术特色等方面展开介绍:

  1.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明朝成化十一年,当时王鏊年仅十六岁,就已经在国子监诸生中传诵其文。成化十年他成为进士,并历任编修、侍讲学士等职,最终在正德初年晋升为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王鏊博学多识,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等多种著作传世。

  2. 文学价值:《十三绝句 其九》是王鏊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此诗不仅在形式上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与统一,更在内容上传达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国家社稷的深切关怀。

  3.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方面,这首诗运用了平实的语言和简练的手法,将一个深情的故事娓娓道来。首两句描绘了鸳鸯的温馨场景,次两句通过小船和小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末两句则表达了尽管身体不适,但诗人仍愿意为国家尽瘁的情感和意志。

  4. 文化影响:作为明代文人的代表作,《十三绝句 其九》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研究明代文学的珍贵资料,也是了解古代诗人创作风格的重要参考。

《十三绝句 其九》不仅是王鏊个人才华的展示,更是明代文学成就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深入体会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