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范氏坟

衰年不减登临兴,福地灵山搜欲罄。
城西诸峰吾所嘉,就中尤爱天平胜。
亭亭一盖倚苍冥,俨若端人人自敬。
狮山奔伏象山回,支硎秦台皆退听。
横山当面横作屏,背拥莲华互相映。
林林万石相拄撑,倚插半天欹不定。
蹲如虎豹奋攫噬,鶱如鹏鲸恣豪横。
勇如武士力赑屃,秀如女子色娟靓。
我来敬拜太师坟,松柏阴森趋一径。
忽瞻万笏森向天,直气喷薄凛犹劲。
乃思范公立朝时,正色危言拄邪佞。
兹山固合生兹人,崧岳降贤尼孕圣。
吴山第一称天平,宋家第一称文正。
高风千古允作合,仰止岩岩续前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天平范氏坟》是中国明代诗人王鏊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深入探索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创作背景:王鏊是明朝的一位杰出文人,以其博学多识和文学成就著称。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学者,对当时的文坛有重要影响。
  • 文学风格:王鏊的诗歌风格独特,兼具豪放与细腻,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在《天平范氏坟》中,他的笔触细腻,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隐喻了人物的精神风貌。
  1. 诗作原文
  • 衰年不减登临兴,
  • 福地灵山搜欲罄。
  • 城西诸峰吾所嘉,
  • 就中尤爱天平胜。
  • 亭亭一盖倚苍冥,
  • 俨若端人人自敬。
  • 狮山奔伏象山回,
  • 支硎秦台皆退听。
  • 横山当面横作屏,
  • 背拥莲华互相映。
  • 林林万石相拄撑,
  • 倚插半天欹不定。
  1. 诗作赏析
  • 诗中的“天平”可能暗指宋代名臣范仲淹,他在政治生涯中正色危言,力排邪佞,其人品与范仲淹相似,故以“天平”比喻之。王鏊通过这样的隐喻,表达了对范仲淹高尚品德的赞美。
  • “亭亭一盖倚苍冥”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如同亭盖一般,给人以庄重、崇高之感。这里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崇高力量的敬畏。
  1. 历史价值
  • 文化传承:王鏊的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还体现了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通过对范仲淹等历史人物精神的赞颂,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文化的尊崇。
  • 教育意义:此诗作为文学作品,对后世的教育具有深远影响。它教会人们如何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汲取其中蕴含的历史智慧和人生哲理。
  1. 艺术价值
  • 语言运用:王鏊的诗歌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律感,善于运用叠字、排比等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例如,“亭亭一盖倚苍冥”,通过重复使用“亭亭”来突出山峰的高耸,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和动态感。
  • 意象创造:王鏊在诗中巧妙运用自然景物来构建意象,如“狮山”、“象山”、“支硎秦台”,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天平范氏坟》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王鏊一生思想情感的集中体现,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也是对历史人物范仲淹崇高品格的缅怀。《天平范氏坟》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的深刻内涵和精湛技艺,它不仅展示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自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