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李时升题竹卷

世间红紫曾不顾,日日坐对江南趣。
是谁霜尖扫墨花,夺取造化归纤素。
凿得怪石湖之幽,湖波有神神亦愁。
寒拥苍鳞千叠浪,昼滴清岚万顷秋。
上有数竿直如指,缥缈一枝堕还起。
青悬沧海珊瑚钩,彩弄丹山凤凰尾。
我今见此双眼新,风尘骑马是何人。
秋来明月当空夜,不减潇湘染泪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为李时升题竹卷》是一首明代诗人王云凤创作的古诗。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文人雅士生活情趣的体现,也是对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交融的一种抒发。

从艺术价值上来说,诗作《为李时升题竹卷》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独到理解及深刻感悟。诗中的“世间红紫曾不顾,日日坐对江南趣”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热爱自然的情怀。而“是谁霜尖扫墨花,夺取造化归纤素”则表达了一种对传统笔墨技巧与自然界巧妙结合的赞赏之情。此外,“凿得怪石湖之幽,湖波有神神亦愁”则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水墨画,传递出一种静谧而又深沉的情感。

从文化层面来看,这首诗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特征。例如,诗中提到的“日日坐对江南趣”可能指的是文人墨客常聚集于江南之地,进行文学创作和交流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的文人群体对江南水乡的偏爱。同时,诗中出现的“谁家玉笛暗飞声”,可能是引用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用以形容江南水乡夜晚宁静而美丽的景色,以及文人在此种环境中所感受到的诗意生活。

这首诗不仅是王云凤个人文学成就的展示,更是明代文人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同时也能欣赏到古代诗歌的美学价值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