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李三洲中丞六首 其六

圣世崇作述,礼乐嘉虞周。
猃狁窥朔方,檄书动明旒。
嗟予蹇迂谬,抗颜出山丘。
一朝上封事,疾者如寇仇。
文犹既已违,武志亦未酬。
慷慨动悲歌,但为识者羞。
居诸忽已遄,冥心更何求。
九十行带索,荣公乃吾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别李三洲中丞六首 其六》是明代诗人王渐逵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王渐逵表达了对李三洲中丞的深厚情感和不舍之情。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圣世崇作述,礼乐嘉虞周。猃狁窥朔方,檄书动明旒。嗟予蹇迂谬,抗颜出山丘。一朝上封事,疾者如寇仇。文犹既已违,武志亦未酬。慷慨动悲歌,但为识者羞。居诸忽已遄,冥心更何求。九十行带索,荣公乃吾俦。

  2. 诗歌鉴赏

  • 主题思想:《留别李三洲中丞六首》组诗以表达诗人对李三洲中丞深厚的友情与不舍的情感为主。其中第六首“圣世崇作述,礼乐嘉虞周”一句,通过赞美古代礼仪之邦,来映衬当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环境,暗含了作者对中丞的忠诚与敬意。
  • 艺术特色:王渐逵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每一句都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情感,如“文犹既已违,武志亦未酬”表达了作者虽然未能完全实现自己的志向,但仍保持着不屈的精神。
  • 结构布局:全诗结构严谨,情感起伏有序。从开头的壮丽景象到中间的政治理想,再到结尾的离别之情,每一部分都紧密相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线索。
  1. 创作背景:据传,王渐逵在晚年时,由于家中有丧事无法回乡,因此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他的哀愁。这种创作背景使得诗歌具有了一种浓厚的个人色彩和情感色彩。

  2. 历史影响:虽然这首七言律诗在历史上并未被广泛传颂,但在王渐逵的家乡广东番禺地区,它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这种地域文化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歌的传播和接受。

《留别李三洲中丞六首 其六》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文化价值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王渐逵的思想感情和创作风格,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代文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生活和社会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