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于嵓谷间见人家

山深交兽蹄,往往见巢栖。
篱落藏茅屋,泉源灌稻畦。
刍荛不出户,桃李自成蹊。
欲访居人宿,翻虞反路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行于嵓谷间见人家》是明代诗人王慎中的一首古诗。该诗描绘了诗人在深山中行走,见到的景象。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王慎中,明代著名文学家、学者,以其诗歌和散文著称。他的文学作品常反映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1. 诗歌原文
    山深交兽蹄,往往见巢栖。
    篱落藏茅屋,泉源灌稻畦。
    刍荛不出户,桃李自成蹊。
    欲访居人宿,翻虞反路迷。

  2. 诗句解析

  • 山深交兽蹄:描述了山路的险峻,连野兽的足迹都显得深重。
  • 往往见巢栖:指在山谷之间,常常可以看到鸟儿筑巢的场景。
  • 篱落藏茅屋:描写了简陋但充满生活气息的茅草屋,展现了一种原始而朴素的美感。
  • 泉源灌稻畦:表达了山泉对于农作物的重要滋养作用,体现了自然与农业的和谐共存。
  • 刍荛不出户:描绘了农人忙碌的身影,他们通常不出家门,这反映了古代农民的生活状态。
  • 桃李自成蹊:描述了桃花盛开时的美景,以及它们如何成为小径上的装饰,增添了诗意的氛围。
  • 欲访居人宿:表达了诗人想要找到地方休息的愿望,但又因为道路难以辨认而感到困惑。
  • 翻虞反路迷:形容因地形复杂而迷路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在自然中的迷失感。
  1. 艺术特点
  • 意象生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如山、动物、植物等,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感十足。
  • 语言简练:虽然诗歌内容较为简短,但每个词句都经过精心挑选,富有表现力。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情感真挚动人。

王慎中的《山行于嵓谷间见人家》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反映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态度。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明代诗歌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