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都观午食

世人安美食,日日事甘芳。
岂识有真士,餐和吸琼浆。
珍肥祇腥臭,粱稻如糟糠。
未能绝世缘,形为调饥妨。
虽不贪外味,犹欲饱中肠。
炊烟借丹灶,载匕升石床。
兹愧小人腹,难期辟谷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仙都观午食”是明代诗人王慎中创作的古诗。这首诗通过对美食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于世间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品原文
  • 世人安美食,日日事甘芳:诗篇开篇,诗人以世人对美食的普遍追求为背景,表达了人们对甘甜美味食物的渴望。
  • 岂识有真士,餐和吸琼浆:诗人感叹,真正的雅士(真士)虽然享受着美好的食物,但往往被世俗之味所迷惑。
  • 珍肥祇腥臭,粱稻如糟糠:通过对比,诗人指出了美食中的珍馐与粗劣食物之间的巨大差距,强调了美食背后的品质和价值。
  • 未能绝世缘,形为调饥妨:诗人意识到,尽管人们追求美食,但这些食物有时并不能满足他们真正的需求,反而成为了生活中的负担。
  1. 作品意义
  • 反映社会现实:王慎中的诗歌不仅仅是对美食的描述,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普通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 探讨饮食文化:在古代中国,饮食不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一种文化和审美的体现。王慎中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饮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美食背后文化内涵的思考。
  1. 创作背景
  • 明代社会环境:明代是一个商业繁荣、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饮食文化也相应地发展起来,各种美食层出不穷。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王慎中创作的这首诗,无疑也是对当时社会饮食文化的一种反映和批判。
  • 个人情感寄托: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王慎中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这首诗可能是他对自己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追求和反思。

王慎中的《仙都观午食》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更重要的是,它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