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中九月桃花

孤亭依桂树,九月见桃花。
白眼繁春事,红颜逼岁华。
香凝蝉外露,色借雾边霞。
避世甘浮海,寻源好问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院中九月桃花》是一首古诗,出自明代的汪道昆之手。这首诗描绘了孤亭旁九月盛开的桃花,以及与之相关的春意和岁月变迁,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汪道昆,字龙兴,号无垢居士,明代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与杨慎、焦竑并称为“明三大家”,他的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诗歌原文:孤亭依桂树,九月见桃花。白眼繁春事,红颜逼岁华。香凝蝉外露,色借雾边霞。避世甘浮海,寻源好问家。
  3. 诗中意象:诗中的“孤亭”象征着诗人心中的孤独或超脱,“孤亭依桂树”意味着诗人身处高远之地,与世隔绝。而“桃花”则代表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九月见桃花”暗示着秋天的到来,但桃花依然绚烂夺目。
  4. 诗中情感:诗中的“白眼繁春事,红颜逼岁华”表达了诗人对于繁华春景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香凝蝉外露,色借雾边霞”则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桃花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处的景象。
  5. 诗中哲思:诗中的“避世甘浮海,寻源好问家”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

《院中九月桃花》作为一首充满意境和哲理的古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独特审美,也透露出对生命、时间及哲学问题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