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亭依桂树,九月见桃花。
白眼繁春事,红颜逼岁华。
香凝蝉外露,色借雾边霞。
避世甘浮海,寻源好问家。

【注释】

院中九月桃花:院中九月,即指农历九月。孤亭、桂树:指院中的一座孤独的小亭子,旁边种有一株桂花树。“孤”字形容小亭子的寂寞。

白眼繁春事:春天的景物很多,而作者却无心去看。白眼:白眼是指斜眼看,表示对春天景色的不屑一顾。

红颜逼岁华:红颜是指女子的容颜,岁华是指岁月。红颜逼岁华是指女子的容颜逼迫着岁月的流逝。

香凝蝉外露:花香在蝉声之外凝聚,形成一种幽静的氛围。色借雾边霞:颜色借助于云雾和霞光的映衬,形成了一种美丽的景色。

避世甘浮海:避开世俗的生活,宁愿在海上飘泊。寻源好问家:寻找源头,喜欢回家探亲。

【译文】

孤亭倚靠着桂花树,九月里见到桃树。

对繁华的春景不屑一顾,但红颜又逼得人老去。

花的清香在蝉声之外凝积,美丽的景象借助云霞映衬。

避世生活甘愿在海上飘泊,寻访故乡的源头是人生的乐趣。

【赏析】

《院中九月初桃花》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漠之情以及归隐的愿望。

首句“孤亭依桂树”,交代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孤亭、桂花树构成了一个宁静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雅脱俗的氛围。“九月见桃花”一句,点明了季节与景象,九月的秋天,庭院里的桃花盛开,为画面增添了一份暖意。然而,诗人并未被这些美好的事物所吸引,反而流露出一种对春天美景的不屑一顾,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

接下来两句“白眼繁春事,红颜逼岁华”,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春天景色的态度。这里的“白眼”一词,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春日繁华景象的冷漠态度,他似乎对这些繁花似锦的景象并不感兴趣。而“红颜逼岁华”则更加突出了诗人对时间的无奈感受,他感叹红颜易逝,岁月无情,这种感慨让人深感诗人内心的沧桑与无奈。

第三四句“香凝蝉外露,色借雾边霞”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中的世界。这里的“香凝”一词,将花香浓缩在空气中,仿佛香气弥漫在四周,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而“色借”则是一种想象,将花朵的颜色与周围的自然景色相融合,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生动。

最后两句“避世甘浮海,寻源好问家”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渴望远离尘世纷扰,选择在海上漂泊,寻求心灵的寄托;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回到家乡,探亲访友,享受那份宁静与温馨。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处之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语言,巧妙地运用反衬手法,将个人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观之中,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