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秋色媚江滨,片片芙蓉照水新。
望里蔚蓝疑见佛,行边空翠欲沾人。
汗衣赤日耽长路,立马青山负近邻。
百里未能穷窈窕,千年谁与斗嶙峋。
【注释】九华山:山名。唐天宝年间,李白曾游此山,并作《九日登山》诗,有“笑夸蛾眉婵娟,争传仙子艳歌”之句。
媚江滨:指秋色迷人。
芙蓉:荷花别称。
望里蔚蓝疑见佛:指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看到远处的山峰,好像看到了佛的形象。
空翠欲沾人:指山上的绿色树木,好像要落在人身上一样。
汗衣赤日耽长路:指诗人穿着汗水浸湿的衣服,在烈日下走了很长的路。
立马青山负近邻:指诗人骑马站在青山上,背对着近邻的地方。
窈窕:指山峦重叠,曲折深远,使人感到幽深、神秘。
嶙峋:形容山石突兀不平的样子。
赏析:
此诗是李白在天宝十三年(754)游九华后写的一首写景七绝。诗人从登高眺望到山中游览,再到山外远行,一路观景赏景,一路感慨抒怀,最后以赞叹九华山之险峻和秀美作结,充分体现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首句“九华秋色媚江滨”,描绘了诗人登上高台,放眼望去,只见满山遍野的秋色,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片片芙蓉照水新。”这句诗用“芙蓉”比喻山中的荷叶,形象地描绘了山中景色的清新美丽。
“望里蔚蓝疑见佛,行边空翠欲沾人。”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只见远处的山峰苍翠欲滴,仿佛看到了佛像一般。而身边的绿树青草,也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它们的生机与活力。
“汗衣赤日耽长路,立马青山负近邻。”诗人身着汗衣,忍受着烈日的炙烤,行走在漫长的山路之上。而当他站在山顶上,俯瞰四周时,却发现周围的邻居们也都在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百里未能穷窈窕,千年谁与斗嶙峋。”诗人感叹道,即使他走遍了整个九华山,也无法完全领略它的美丽。至于那些千年的古老山峰,更是无人能够与之媲美。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九华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