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四首 其三

桥映垂虹通宛转,波开明镜照娉婷。
风前一箭菱歌断,犹带馀声过别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采莲曲四首·其三》是南朝梁诗人吴均所作,属于乐府诗的一种。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作者背景:吴均为南朝梁时期的一位诗人,以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见长。他的许多作品都流露出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

  2. 诗作原文: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反,及此荷花鲜。

  3. 艺术特色:本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采莲时的情态和内心世界,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间接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变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锦带”和“罗衣”象征着女子的华丽服饰,而“绿川”则暗示了宁静的自然环境,整体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意境。

  4. 情感表达:诗中的女子在采莲的同时,也在思念着远方的爱人。《采莲曲·其三》不仅仅是对采莲场景的描绘,更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美好寄托。这种情感的直接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浪漫色彩,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

  5. 文化影响:该诗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示了南朝梁时期诗歌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世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同时,作为古代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它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和文化研究价值。

《采莲曲四首·其三》作为吴均的代表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因其深刻的艺术表现力和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