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崇雩坛陪祀 其三

野树苍苍散夕晖,天门西望翠华飞。
微臣未解风雩乐,独咏皇恩泛马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夜崇雩坛陪祀》是明代诗人王立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王立道,字懋中,号尧衢,明朝常州府无锡的著名文学家和诗人。他以其丰富的文学成就而闻名,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的创作。其生平事迹和文学贡献在明史中有记载,显示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 诗作原文及赏析
  • 原文
    野树苍苍散夕晖,天门西望翠华飞。
    微臣未解风雩乐,独咏皇恩泛马归。
  • 诗句解析:首句“野树苍苍散夕晖”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象,夕阳下树木显得苍翠而宁静。次句“天门西望翠华飞”则通过“天门西望”这一动作,表达了对皇宫的向往或尊敬之情,同时“翠华”可能指的是皇帝的象征,暗示了一种尊贵与威严的氛围。第三句“微臣未解风雩乐”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是否能理解或享受这种祭祀仪式的困惑。最后一句“独咏皇恩泛马归”,则透露出诗人在独自吟诵时感受到的皇家恩泽,以及随之而来的满足感或寂寞感。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引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1. 历史与文化背景
  • 《夏夜崇雩坛陪祀》的创作背景很可能与明代特定的宗教和文化活动有关。古代中国社会重视天命和祭祀,特别是在重大节日或者国家大事期间,如夏季的祭祀典礼等。这首诗可能是在某种祭祀活动中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心以及对神灵的敬畏之情。
  1. 文学价值及其影响
  • 王立道的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高超技巧,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在明代文人中,能够如此精准地把握传统诗歌的形式和内涵,显示了王立道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文化洞察力。他的这些作品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学者和诗人在研究和创作过程中都受到了他作品的启发。

《夏夜崇雩坛陪祀》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通过深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风格及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的社会氛围以及文人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