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溪渡

香溪渡头春雨时,溪风吹青杨柳枝。
溪头死者苦无数,白骨累累知是谁。
舟中老人向人语,此徒乃是良家子。
一身去家充海军,扎砦香溪渡头水。
大军万马西南来,赤帜白日青天开。
奈此纵横肆血气,至今白骨堆青苔。
君不闻圣人用兵不得已,伐暴胜残济时起。
锋镝之下不可容,要在人心识天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香溪渡》是明代诗人汪广洋创作的一首杂言诗。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有其独特的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生活的现实状况。以下是对《香溪渡》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内容:诗中描述了香溪渡头的荒凉景象,春天的细雨让杨柳枝显得更加翠绿,然而,这宁静的风景背后却隐藏着无尽的哀伤和痛苦。诗中提到“舟中老人向人语,此徒乃是良家子。一身去家充海军,劄砦香溪渡头水”,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辜百姓的苦难。

  2. 作者信息:汪广洋,字朝宗,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扬州府高邮人,曾事余阙,后成为朱元璋的元帅府令史,历经江南行省都事、江西行省参政等职,最终因胡惟庸案被谪海南赐死。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其诗文作品也深受人们推崇。

  3. 历史背景:明朝建立初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国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香溪渡》所表达的不仅是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负担,更是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诗中提到的“大军万马西南来,赤帜白日青天开”,“奈此纵横肆血气,至今白骨堆青苔”等诗句,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4. 文学价值:《香溪渡》作为文学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它的语言质朴而有力,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对战争与和平、暴力与苦难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战争的厌恶。此外,诗中的意象和比喻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香溪渡》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现实意义的诗歌,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深切向往。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是了解那个时代社会风貌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