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南楼

适意缘清景,驰思属早秋。
眷焉临胜地,暂尔憩南楼。
楚岫云中出,章江树杪流。
凉蝉泛声响,细草没归愁。
鼓角三边壮,襜帷五月留。
谁知放歌者,脉脉寄沧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豫章南楼》是明代诗人汪广洋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诗中通过描绘秋日的清景和胜地,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情感。下面是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
    适意缘清景,驰思属早秋。
    眷焉临胜地,暂尔憩南楼。
    楚岫云中出,章江树杪流。
    凉蝉泛声响,细草没归愁。
    鼓角三边壮,襜帷五月留。
    谁知放歌者,脉脉寄沧洲。

  2. 主题思想:此诗以秋天为背景,借登楼远眺之机,抒发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和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通过描绘楚岫云中的景象、章江树梢上的水流以及秋蝉声和细草带来的忧愁等自然元素,展现了诗人对秋天景象的喜爱和对人生短暂时光的感慨。

  3. 艺术手法:在这首诗中,汪广洋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来表现秋天的自然景观和自己的心境。例如,“楚岫云中出”,“章江树杪流”等句子,都通过具体的地理和自然景观来渲染气氛,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通过“凉蝉泛声响,细草没归愁”,则将秋蝉的鸣叫声和细草的摇曳形象化为声音和视觉,增添了诗歌的艺术美感。

  4. 情感表达:诗中的“孰知放歌者,脉脉寄沧洲”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通过对这种情感的刻画,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对生命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深刻反思。

《豫章南楼》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读者,也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给予人们启示。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并能够从中汲取到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洞察。

相关推荐